沒有再說什麼,禮部官員離開了乙室。
在院內大桃樹下站定,禮部官員低聲對李先生道:“剛才那個孩子天賦異稟,是個讀書的苗子,本官很是欣喜,看來大河村果然文風斐然,是個培育英才的好地方。”
李先生樂的跟什麼似的:“這都是陛下聖明燭照的緣故。”
“我臨出京時,太子曾囑咐我看一看大河村私塾的現況,酌情獎賞一番英英學子,稍後我會讓我送上銅錢二十貫和十多套筆墨紙硯,你代為分發給學子們吧。”
李先生懵了個大比。
這位大官來私塾是太子授意的?
可是那些學生……還好有朱七牛啊,沒有讓這位大官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不知道我的名字有沒有可能被他報給太子知曉?
若是太子知道了我,會不會讓我也當個官?
李先生這一發散思維,便半天都沒反應。
禮部官員見他不回話,咳嗽了一聲。
李先生這才醒轉過來:“大人,但不知這些錢財和筆墨紙硯怎麼分發為好?”
“錢都給朱七牛吧,這些人裡就他讀書最好,筆墨紙硯則一人一套。”
“是。”
交代完,禮部官員便離開了。
沒一會兒,兩個官差抬著兩個箱子來到了私塾,李先生連忙迎了上去。
“先生,這是禮部的大人讓我們送來的。”其中一個官差說道。
李先生抱了抱拳:“有勞兩位跑一趟了。”
“沒事,我們只是執行公務而已,請先生清點一下,確認無誤我們就回去覆命了。”
“好。”
李先生開啟第一個箱子,裡面放著排列整齊的筆墨紙硯。
李先生暗暗預估了一下,每一套的價格大概是五錢銀子。
這要是發給學生們,對於普通農家來說算得上一筆橫財。
可相較於另一個箱子裡的東西,這些筆墨紙硯便不值錢了。
開啟第二個箱子,只見裡面碼著一吊吊銅錢,每一吊五百枚,都是上好的新錢,看的李先生十分眼熱。
李先生上手數了數,一共四十八吊,也就是兩萬四千枚銅錢。
大明是很缺金銀的,所以民間流通的貨幣多是銅錢,一貫銅錢能換一兩銀子,而一貫銅錢差不多是一千二百枚,兌換比例偶有波動,但上下起伏並不大,也沒人敢在這上面亂來,畢竟權利頂頭上坐著的是最愛民的洪武皇帝。
兩萬四千枚銅錢即二十貫,正好對的上禮部官員說的數。
【據作者翻看各種資料後得到的結論,明初銅錢的兌換比例大概是一兩銀子\\u003d一千二百枚銅錢\\u003d七百塊錢\\u003d四百斤糧食(現代),即一枚銅錢\\u003d六毛錢\\u003d三兩糧食(現代)。】
李先生點點頭:“兩位,數目沒錯。”
“那我們就回去覆命了,告辭。”
“兩位慢走。”
送走官差,李先生陷入了為難。
“這麼多錢放在這裡,萬一搞丟了,那責任可就在我身上了。”
想到這裡,李先生連忙將箱子合上了,又將朱七牛喊了出來。
“怎麼了,先生?”
“七牛,回家去把你爹和三個伯父都喊來,就說我找他們有事。”
“哦。”
朱七牛雖然不明白先生為啥學到一半讓自己去喊家裡人,但還是聽話的快跑了回去。
朱家四虎這會兒當然不在家,去村口湊完熱鬧後,他們都在地裡忙著呢。
但是一聽是先生找,正在家縫縫補補的朱七牛的三伯母還是趕緊去把他們喊了回來。
“怎麼了?出啥事了?”朱四虎一回家便問道。
朱七牛搖頭:“不知道,是先生要找你們。”
“先生找我們?這就奇了,是不是你小子在私塾惹事了?”朱大虎笑問著。
朱七牛再次搖頭:“怎麼可能,而且就算是我惹事了,先生也不可能把你們全喊去啊。”
“說的也是。”
朱二虎道:“去了不就知道了,趕緊的吧,地裡的活兒還要忙呢。”
“對對對,趕緊走。”
朱四虎將朱七牛往肩膀上一放,朱家四虎立刻飛奔起來。
沿途路過別人家田地,不少正在地裡忙的村裡人自然免不了好奇的詢問。
朱家四虎也是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