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將軍,你兄長親衛口述,是對方一炮過來船上水手盡靡,對吧?”
“是!水手!還有船上的軍士,如同秋風掃葉一般倒下!”
“船隻受損了嗎?”
孫空盯著親衛的眼睛,看起來,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倒是沒有,不然,我等也逃不出生天來了。”
親衛回憶道,想起那可怖的一面,依舊心有慼慼。
“你們的船當時離對方船隻多遠?還有,你們的船隻現在在哪?”
“約莫……百餘步……”
“船隻泊在天門港碼頭,燒灼受損甚是嚴重……”
“帶我們去看看”
一眾先知急吼吼跑到碼頭上,果然,碼頭上停著一艘被燒得烏黑的船隻,孫空上前,從船上也找到了類似的彈丸和鐵砂。
“讓人把這些東西都找出來,收集好,拿給我們。”
孫空吩咐道,隨即又回到指揮部,找出了一塊磁鐵和一座小的電子秤。
“你們看,彈丸的大小差不多,都是圓形,但不是鐵的,彈丸的表面是青綠色,我猜應該是鉛青銅彈。”
孫空拿磁鐵吸著那些彈丸和鐵砂,隨即又把彈丸放到電子秤上。
“每個彈丸大概10克左右,這肯定是專門訂做的彈丸,但工藝不是現代工藝。”
孫空又拿起放大鏡,先知們逐個拿起來仔細端詳彈丸表面。
的確,彈丸的表面坑坑窪窪的,彈丸經過了打磨,但依舊看起來很是粗糙。
“這有什麼說法嗎?猴子。”張嶽問道。
“我們之前提到了,這些船是倭國戰國和江戶時代的小早船的形制,如果對方確實是那個同時代的人,那火器的製備,也應該有那個時代的特點。”
孫空自顧自地解釋道。
倭國的戰國時代,一般指倭國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對應的年份是1467年—1600年或1615年,正值神州的明朝。
這個時代也是神州年輕人比較熟悉的倭國曆史時期,因為諸多倭國遊戲,也就是選擇了這個時代末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物的故事而改編的。
小早船和更大點的安宅船,便是這個時代及往後的倭國水軍的主要戰艦,而那個時代也已經有了火器,最常見的便是被稱為“鐵炮”的火繩槍,以及口徑不一的前裝火炮,被稱為“大筒”
那個時代的倭國大名,比如織田信長、伊達宗政等,都十分積極地把鐵炮用於自己的軍隊。
倭國的大筒,則是五花八門,有些是可以手抱的大號的鐵炮,而有些是兩輪車推著的小型紅夷大炮,甚至還有些來自被稱為“南蠻”的歐洲製作的佛郎機炮。而發射彈藥,也是霰彈較多,實心彈丸很少。
“倭國的火槍,也就是鐵炮的製作工藝比同期的神州似乎還要強一些,但是他們不怎麼重視大炮,可能也因為他們的房屋建築比較差,不需要艱苦的攻城戰有關。”
孫空侃侃而談,“這和營州軍所遭遇歹人的武器配備相吻合。”
“那些彈丸,屬於倭戰國時代主流的彈藥—鉛青銅彈藥,但也是屬於戰國後期水平比較高的冶煉工藝才能製作的東西了。”
“彈丸的重量大概10克,當時倭國有個單位叫‘匁’,一匁大概3.7克左右,一般的鐵炮彈藥約2.5匁,剛好是10克左右。”
“他們已經形成了密級隊形進行鐵炮射擊,這是戰國時代比較成熟的火器戰術。”
“而他們船上也裝備了大筒,但發射的是霰彈,我特地看了那些鐵砂,其實以一些碎陶土粒、金屬渣比較多,並不是鑄造而出的規則破片。”
“海戰中,霰彈主要用於殺傷對方甲板上計程車兵,對船隻損壞有限。但一般來說,在後期的海戰戰術發展下,乃至現代,正規的艦炮應該以實心彈甚至穿甲彈為主,因為主要得摧毀對方的艦船。”
“所以,這些船上的大筒彈藥的製作還是相當粗糙的,從射程來看,大概是2-4磅小型艦炮用的,發射霰彈。”
“總之,從彈藥的痕跡和船隻的形制來看,就算是條件因地簡陋,但彈丸的細節上卻是一點現代的痕跡都沒有,對方應該就是倭國戰國到江戶時代的水平。”
“最明顯的就是彈丸,同樣採用滴鑄法,但是液體金屬的質量大不一樣。哪怕我們用最簡單的沖天爐來做,也不會是這樣的質量。”
孫空拿起一顆彈丸,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