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乖崖,又為何會是老道士口中的大宋名臣人選。只是安安分分的跟隨在這人身旁,所受到的照顧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江寧雖不是那等拘泥保守之人,於這恩怨一道歷來分明。

也因此,那唐元沫話語甫一落下。江寧便爽快的隨其前往,去渡口上等候張詠的到來。

唐門雖是江湖門派,可自搭上張詠這條線以來,雙方倒也算得是合作愉快。又有那賜樂業人,極具商業天賦,在入蜀之際便將諸多種種商業打算與張詠這看似不平凡的普通人說了不少。後來等到張詠就任,將蜀地的一應事物拉上正軌,自然便想到了這群入蜀路上所認識的異族人。

自本朝那位已經仙逝了的官家以來,這群來自遙遠地方的賜樂業人雖然獲得了在大宋國都汴京居住的權力。可終究不過異鄉異客。在那汴京城內尚還好說,可到得這偏遠閉塞的蜀地,卻不免邁不開步來。諸多種種商業計劃自然寸步難行。

也因此,張詠這蜀地方官遞過的橄欖枝便顯得尤為可貴。

在這之後的日子裡,那群異族的商人們投桃報李的,提出了極大膽而瘋狂的計劃:

以紙幣代替做為大宋朝貨幣單位的銅,解決蜀地銅礦缺少問題。

這幾乎是開創性的。

在祖宗歷史、以及張詠所受到的教育中,從未出現過此等異想天開的手段。

但仔細一想,這樣的手段並非不可實行。

士農工商,自古以來,商者最末。重農抑商之道歷來便被統治者們所奉行。也就本朝的幾位官家,因著邊境問題等諸多種種困難,不得不放鬆對商業的管制。甚至去鼓勵這商業的發展。

深知民生艱苦的張詠張知州,自然知曉這商業只要是用得好了,對民生百姓的益處是無窮的。

可自立國以來,蜀地在朝堂之上諸位官家相公們心裡的地位皆是有目共睹,便是說上一句後孃養的也不為過。蜀地銅礦缺乏,朝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年所花費的軍費及支付給官吏俸祿便是一大筆的開支,還不算上那黃河決口、哪地大旱什麼的。自然無瑕顧及蜀地這偏遠之地。

張詠沒那本事憑空變出銅礦銀錢,但若是以紙幣代替了,卻也未必不是一條解決之道。

實際上,在魏晉南北朝及唐時,便有了這雛形。

畢竟做為貨幣單位的銅等金屬,僅就攜帶來說便是殊為不易,亦不安全。而金銀本位,卻並沒有在這時代確立起來,普遍的為眾人所接受。

櫃枋和飛錢的出現,極大的緩解了這問題。

然而隨著唐末五代以來的戰火紛擾,這櫃枋與飛錢,自然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張詠無法拒絕那已然融入了大宋朝並有意在這異國他鄉發展出一片事業的賜樂業人所畫出的大餅。同樣的,這群異族人若想要在這偏遠閉塞的蜀地有所成就,也離不開張詠這蜀地地方官的扶持。

一拍即合。

更為難得的是,唐堯卿這位蜀中唐門的當任門主。這綠林草野的江湖中人,對此居然是極為看好的。

這是一隻聰明機警而善於把握時機的老狐狸。以其超絕的眼光,看出了這背後所隱藏的利潤與利益。也因此他方才如此興致勃勃的,出動著一家老小為張詠這就任不久根基未穩的益州知州做著鞍前馬後打前哨的工夫。

在江寧等待著張詠船到來的並不長久的時光中,這老狐狸則簡短的向江寧講述了這些、在江寧所不在的時間內,發生的種種事項。不同於唐大小姐唐元沫所講述的那些事件的發展,這人講述的不多,卻句句都在點子上。卻是很好的讓江寧明白了這一樁樁事件背後,所隱藏的那些。

這個人是一個極好的朋友,前提是你對他有用。至於更多的,卻不是現階段的江寧可以發掘了。

無他,不管是修為還是閱歷,江寧終究經歷得太少。缺了那份磨礪與沉澱。

也就是這一會的工夫,張詠張知州的船,終究是到了渡口。也幸虧有著那唐堯卿提前的指點,故而在看到那船上大批的工匠及高鼻深目,雖是一副大宋朝當下最時興的打扮,卻明顯顯得不倫不類的異族人時,並沒有多大的驚奇。

正是前番入蜀之時,在那船上所結識的一群賜樂業人。也叫藍帽回回,亦或挑筋回回。而在後世,他們被稱之為,猶太人。

不過經過歷時的洗禮,這一群遠離了家鄉流浪的異族,縱然是保持著大多數的習俗與習慣,與那些流傳於它地的猶太民族,終是有了不同。

幾相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