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都是太宗趙光義之子,而八賢王的父親,則是大宋國朝的開國君主,太宗趙匡胤。

因為太宗當初繼位之時曾經發誓要善待太祖後人,因此很早就封了他唯一的兒子趙德芳為賢王。甚至還為特意賜予太祖一脈世襲此爵位的特權。由於趙德芳在太祖太宗的所有兒子中排行第八,因此被稱為八賢王。

封王之後不久,太宗駕崩,真宗繼位。趙德芳從小被太宗養在宮內,與真宗趙恆,襄陽王趙爵一同長大。三個人從孩童成長為少年,直到真宗繼位之後,才為他們兩個分封府邸,搬出了皇宮。

按照祖制,襄陽王遲早要搬離京城,另選封地,當初京城裡的襄陽王府不過是暫住。而按照太宗的遺命,八賢王必須要一直留在京師,因此真宗特意為他選擇了距離皇宮很近的地址,建造了南清宮。

從這樣的選址中亦可以看出,真宗趙恆對趙德芳的看重。人和人之間的親疏,有時候是非常難懂的。按理說,真宗與襄陽王為同父異母的親生手足,自然比起趙德芳要更親近一層。然而從小到大,真宗卻一直更喜歡三個人中年紀最小的趙德芳。而真宗和襄陽王之間或許是因為個性南轅北轍,從小就處的不冷不熱。

在真宗即位之後的十年之間,趙爵早已離開京城,到襄陽做起了他的襄陽王。而趙德芳還一直留在南清宮裡,當他的逍遙王爺。那一年的中秋,趙恆邀趙德芳進宮飲宴,皇帝心情和順,興致頗高,與賢王邊喝邊聊,不知不覺兩個人都醉了。

皇帝留賢王在宮中偏殿留宿,就在那一夜,發生了一件錯事。

錯事?包拯說到這裡,公孫策心中一動。這件錯事顯然不是發生在先帝身上,很有可能,犯錯的人是八賢王。

公孫策猜得沒錯,八賢王因為酒醉,稀裡糊塗地就跟伺候他的一位宮女有了肌膚之親。

“這——”公孫策微微皺眉,“這事若發生在平時,最多算是酒後失德,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若發生在皇宮,問題就嚴重了。”

包拯點了點頭,“酒後無德,穢亂宮闈,若是傳出去,不僅僅是八賢王要遭殃,連皇帝都有可能受到牽累。”

公孫策輕輕點了點頭,問道,“那八賢王清醒之後,會對此事作何處理呢?”

☆、第3章 。秘辛(3)

包拯皺了皺眉,答道,“據八賢王所說,他翌日醒來之後發覺自己鑄下大錯,便跟那位宮人表明,自己會承擔責任,親自去跟皇上說明一切。”

公孫策點了點頭,“八賢王為人正直,確是有此擔當。”

包拯嘆了口氣,“那宮人聽到八賢王要將事情對先帝和盤托出,立刻就跪下請求八賢王不要這樣做。”

包拯話音剛落,還沒等公孫策說什麼,展昭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他皺了皺眉剛要說話,旁邊白玉堂眉毛一挑,立刻拉住了展昭的胳膊。展昭怒瞪白玉堂,白玉堂嘴巴一撇,做了一個洗碗的動作,展昭的臉立刻就垮了下來。

兩個人的小動作自然沒有逃過公孫策的眼睛,他微微一笑,盯著展昭的圓臉道,“包拯,你快點給我們的展少俠解釋一下,為什麼那個宮女要跪求八賢王吧,他就快憋死了。”

展昭臉上微微一紅,感激地看了善解人意的公孫大哥一眼。

包拯微微一笑,說道,“其實站在那個宮人的角度去想,這樣的請求就容易理解了。八賢王雖然也犯了錯,但是這事若與先帝講清,因為平日裡關係深厚,先帝未必會懲罰他。但是這事說清,就必須處理。顯然,八賢王不必承擔罪責的話,責任就落在了那宮人一人身上。

那宮人心思聰明,立刻就想到了這種可能。若是皇帝非要追究,她便難逃一死。因此,他才會勸阻八賢王不要聲張。”

“既然是一個這樣聰明的宮女。”公孫策沉吟道,“顯然不會讓這件事就這麼算了。而且八賢王也不會讓她這樣白白吃虧,我猜得對嗎?”

包拯笑道,“那是自然。八賢王說,當時他宿醉剛醒,又發覺犯下如此大錯,心中又是緊張又是愧疚。但是對那宮人,他也十分憐惜,自然希望可以有所補償。他本打算跟先帝坦白一切,把那宮人接回南清宮,但是經過宮人勸阻之後,他也發覺這個辦法有些不妥。

八賢王沒了主意,那宮人便勸說八賢王先出宮,待日後尋個機會,讓王妃或者八賢王的母妃進宮向皇后要人,把她帶回南清宮做宮女,日後再收為側室。”

公孫策點了點頭,“這宮女也不是個普通的女子,這份心機,這份沉穩,不像是在頃刻之間想出來的。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