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若是找不找人可以說去了別處,一時半會找不到說不定就忽悠過去了。

“該稱皇后娘娘為‘母后’了,若是被旁人聽去,定要笑話殿下。”半夏提醒。

劉徹笑笑,這“旁人”指誰大家心知肚明。宮內宮外的流言他也聽過不少,無非是想壞了自己名聲,太子不賢,能者居之,為將來奪位做好鋪墊。

自從自己得了太子之位,那些親戚看自己的眼神都透著詭異,尤其是竇太后那對極品母子,心心念念全是把自己的腦袋踩下去。劉徹知道自己有疑人偷斧的嫌疑,可皇宮終究是個能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話做出最完美詮釋的地界,還是有點防人之心比較妥當。

到了這裡也已三年,劉徹認可的皇家親戚也只有美人娘和明君爹而已,特別是前者,其餘皇子都要尊稱她為“母后”,如果自己這個親生兒子也和這麼叫,那和同父異母的兄弟有什麼區別?

那些皇子侯爺對劉徹來說,還不如灌夫、李陵來得親。

“殿下讀書要是有出宮玩耍的一半心思,區區一篇《道德經》早就背下了。”

半夏平時絕對沒有那麼多話,劉徹心中一動,問道:“是不是誰和你說了什麼?”

“殿下英明,”半夏回道,“其實也不然,只不過皇后娘娘聽說殿下總是挨罰,差知秋過來旁敲側擊了幾句。娘娘知道殿下還小,管教突然嚴厲起來多少有些不適應,靜不下心來讀書也屬正常。心中雖然掛念,可又體貼著殿下,不知道如何勸導才不至於揠苗助長。嚴厲吧怕傷了殿下的心,不留神母子生隙;寬鬆呢又擔心殿下折了前程,為人詬病。”

他的美人娘啊就是有顆七竅玲瓏心,即便登上皇后寶座也依然謹小慎微,僅僅這點,就比驕縱跋扈的慄姬強上百倍。

劉徹失笑:“既然孃親不想讓我知道,你怎麼還敢說與我聽?”

“後面都是我自個兒琢磨出來的,況且,殿下那麼通透的人,心中有數,哪裡需要我這婢子多嘴?”

在半夏面前,劉徹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瞅著偷渡自己出宮的李陵還沒到,便說:“《道德經》之於我,不過是一本類似於遊記、人物誌之類的閒書。這倒不是說它欺世盜名滿紙空話,它的確意義非凡,可它的意義更多的是在於修身養性上,絕非首選的治國之道。”

即便推翻了封建王朝,國人依舊深受兩千年的儒家思想影響,可以說,沒有孔大聖人,天朝會是另一番光景。那種文化的薰陶早就沉澱在了炎黃子孫的血脈裡,劉徹也不例外。

在老子眼中,統治者是專為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而存在的,於是,他要求統治機關無所作為,放任百姓該吃吃,該睡睡,該生娃生娃,自由發展,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

從哲學的意義來說,這專案標是偉大的是聖潔的是崇高的,可再光芒萬丈的理想轉化為政策落實到下面,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扭曲。老子要“愚民”(注2),本意是好的,因為大智若愚,老百姓有了小智慧小心機就會起貪慾謀私利起禍亂,所以,要天下安定,就要保持老百姓們知足常樂無慾無求的心態,不讓他們知道富貴,就不會求富貴,你我他攜手並進,走上一條安全環保無公害的反城市化道路。

景帝休養生息,採用老子的治國之道無可厚非。然而,劉徹十分清楚,既然衛青霍去病名垂青史,就說明將領這類人才在自己統治時期還是很吃香的,而根據經濟學需求供給的關係,匈奴侵犯邊境這種事的機率一定不低。到時候兵臨城下,他能懷著天下大同的哲人情懷,打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相處哦”的橫幅標語和匈奴談判嗎?

皇帝這條路,很辛苦很寂寞,但是想一想,也不是前途無亮毫無希望。

劉徹早有計較,他絕對不做第二個能者多勞大權一把抓操心這操心那最後被活活累死的諸葛孔明,到時候把儒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口號一傳播,再用開科取士的漁網一兜,不撈上幾條士為知己者死的胖頭魚來就對不起咱這張臉!

這世界什麼最貴?人才!

注1:太史公是武帝時期新設的官職,位在丞相上,宣帝時期降為太史令。序事如古春秋,掌管天時星曆,“近乎卜祝之間”,也就是說,太史公不僅僅是記錄歷史,還掌管天文、卜算。歷史上,司馬談在漢武帝時期才當上太史公,其子司馬遷比劉彘小十一歲。《大漢天子》中司馬遷沒有明確的年齡,在文中暫定為小劉徹六歲,特此申明。

注2:文中主角對《道德經》有誤讀,這是設定,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