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事實上,在流放路上,永和親王便遭遇了一場刺殺,一命嗚呼。

這只是兩個主謀的下場,他們的黨羽還有如工部尚書這樣的部堂高官、如定州刺史這般的封疆大吏,怎麼查證如何處置,牽連的範圍是寬還是窄,還有的爭執商討。

景泰二年九月初一,景泰帝以年幼多病為由,將退位詔書明發天下,表態要將皇位禪讓出來。一國皇帝通敵賣國,實在是國之大恥辱,自然不會擺在明面上來說。以年幼多病為藉口退位,也算是保全了一點皇族的顏面。

朝廷冊封景泰帝為景泰親王,在太寧城賜下親王府。只不過,既然又年幼又多病,景泰親王難免經常纏綿病榻,不過半年便病故離世。他到底是聖祖遺詔冊立的新君。到底還是以皇帝儀制葬入皇陵,定廟號為“衝宗”,諡號孝衝皇帝。

這時候,究竟該立誰為新君,也差不多有眉目了。

聖祖的兒孫當中,能夠繼承皇位的還有不少人。這段時間,眾臣心中都打著小主意。多有人想著盼著從龍大功。一時間。朝中群議洶洶,各位輔臣府第更是車如流水馬如龍。

但祿親王、祥郡王和永壽親王接二連三上了奏章請辭,言明無才無能。實在不堪治國大事。且他們不僅替自己,還替他們的兒子斷絕了被立為新帝的這條路。

於是,原本是聖祖的孫兒,如今被過繼到了長英親王一脈的武宏嗣進入眾臣的視線。再加上。監國公主直接將永泰親王通敵賣國一案以及清理永泰永和殘留黨羽之事盡皆交給他處理,眾臣當中不甘心的也只能甘心了。

景泰親王病故。懿親王又不知所蹤,孝宗一脈再度面臨無人可承嗣的窘境。監國公主專門為了此事召開宗族大會,結果是武宏嗣再度被過繼到孝宗名下,成為聖祖的嫡系血脈。並且商定。日後他的兒子裡會有一人繼承長英親王一脈。

都到了這步田地,朝臣們哪還有不清楚的?幾位輔臣領頭,部堂高官老將老帥們緊跟其後。紛紛上書太皇太后,請求立武宏嗣為新君。

景泰三年四月初一。武宏嗣登基稱帝,改年號元英,這一年便是元英元年。

登基之後,元英帝以自己還年幼為由,繼續將國事委託於監國公主之手,並且不入宮居住,繼續跟隨監國公主起居。在依例的大封賞時,他給武令媺上了新的尊號——攝國。

從此,大周朝堂一片清明,再也沒有了多餘的不諧聲音。攝國公主武令媺完全掌握了這個國家,她以一介女子之身掌控偌大的帝國,她也為之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為明確輔臣地位和待遇,繼賜衣賜劍之後,她提議給七位輔臣再加虛銜——三公和三孤。三公者太師、太傅、太保,都為正一品;三孤者少師、少傅、少保,都是從一品。還專門為未來的太子留有從一品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正二品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便太子恩賞東宮屬官。

七位輔臣中,年高德劭的連尚介老大人和武國公羅元慶皆被賜以太保銜,長肅親王、襄親王則是少師銜,裴世緯、安嘆卿為少傅,永壽親王武宗厚為少保。但是,輔臣之任只有十年。十年之後,輔臣們只享受最終虛銜帶來的待遇,不再擁有輔臣之權。

不久之後,武令媺又改革朝堂議政制度。她以三位文臣輔臣為核心設立內閣,另外再挑選兩位文臣進入內閣議政。連尚介老大人被推舉為第一任內閣首輔,次輔為長肅親王。另外兩位閣臣是禮部尚書徐兆中和吏部尚書鄭雲閣。

為彰顯內閣大臣的地位,但凡入閣便賜予從一品的少保虛銜,享受少保待遇。朝臣們皆以閣老稱呼這五位頂尖文臣。不過,內閣大臣任期只有四年,可以連選連任,但最多隻能連任兩次。推舉內閣大臣的方法,暫時只有一個簡單綱舉,日後徵集朝臣們的意見加以完善。甚至,內閣大臣的數量也不是不能再度增加。

于軍事上,武令媺也設立了一個嶄新的機構——軍機都督府。軍機都督府,負責大周軍隊的日常管理和訓練,無調兵權;朝廷的兵部則有調兵權,但無統兵權。兩者之間相互制約。每逢戰事,再由皇帝親自任命軍事統帥,兵部發出調令,都督府都督奉命出征,這樣軍權最終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大周的第一任軍機都督府總督由羅元慶擔任,安綏老帥任副總督,二人全面節制大周所有軍隊。四大邊軍大都督、金甲龍驤兩軍大將軍和總管各地城衛戍備軍的城衛大將軍組成七位軍機參贊,便由這九位組成大周的最高軍事機構。府內諸官職如何設立,都有怎樣的職屬劃分,還要一一明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