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自然也自古以來好勤遠略者國家元氣罔不虧捐是以朕意惟以不生事。為貴達賴喇嘛、蒙古等尊之如佛第巴者、即代達賴喇嘛理事之人噶爾丹叛逆皆第巴之故。因朕遣主事保住嚴頒諭上□日第巴悚懼悉遵朕諭奏辭甚恭自陳乞憐。畏罪矢誓此亦敬謹之至矣至達賴喇嘛身故朕已悉知今第巴雲遣尼麻唐胡土克圖前來代彼密陳其情想尼麻唐胡土克圖到後必奏明達賴喇嘛已經身故、懇朕為伊等掩飾達賴喇嘛、與我朝交往六十餘年並未有隙第巴既如此奏懇事亦可行即此可以寬宥其罪允其所請第巴必感恩而眾蒙古亦歡悅矣。諸臣奏曰聖算至神非臣等所及。
○癸卯上駐蹕朔州城。
○甲辰。上駐蹕大水溝地方。
○乙巳。上駐蹕義井地方。
○予故終養回籍原任甘肅總兵官二等精奇尼哈番王用予祭葬如例。
○丙午上駐蹕三岔堡
○授蒙古一等鄉導額蘇克阿南達等為達爾漢襲四次餘各賜銀有差
○丁未。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本書由。提供下載
○上駐蹕李家溝地方先是鄉導官言、李家溝無水及行至河曲縣界見渠中有水問之鄉人云水至兩三日矣上既駐蹕水忽從山溝湧出俄頃。長至二三尺而成河。人馬資用不竭鄉人聚觀。鹹驚異雲、此地向無大水今因聖主臨幸所以山川效靈百神助順從此可為永遠之利矣戊申上駐蹕輦鄢村是日途次山嶺險峻從人輜重難行上親督近侍協助俟其過盡然後啟行先是尚書馬齊設驛派程奏輦鄢村僅二井水少從人皆以乏水為慮上甫至行宮南山之下見有水痕眾趨視之地中各處湧泉頃刻流溢眾鹹歡呼曰昨言水少、水即驟至。今言水少甘泉又復湧出。如此神異誠天之所以佑聖主也。
○諭山西巡撫倭倫朕撫御區宇、念切民依。故不憚勤勞、親歷邊境惟孳孳以靖寇安民為急。茲簡約扈從人員從大同一路緣邊地方、進指寧夏因遍察閭閻生聚及土壤肥瘠收穫豐歉之狀。邊民生計維艱朕心深用軫惻。雖一切供御之物纖毫不以累民而乘輿臨幸宜特敷庥澤以示恩恤除大同額賦已有諭上□日豁免外。其經過岢嵐州河曲縣保德州所屬地方並各衛所康熙三十六年應徵地丁銀米通與蠲免爾即行令該管官吏張示遍諭務俾窮鄉僻壤均沾實惠以稱朕撫育黎民至意
○己酉上駐蹕保德州
○諭山西巡撫倭倫聞爾居官好家計亦貧特賜爾御用貂服一襲。朕理政事日以民生為念爾能以朕如保赤子之心保民、即所以報朕也爾其識之
○庚戌上自保德州渡河駐蹕府谷縣城南
○遣官祭黃河之神
大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
大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一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壬子朔。命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索額圖等、查隨駕人員內、有馬羸者、著調換綠旗兵營馬每匹給銀五兩。
○癸丑。上駐蹕孤山堡西。
○皇子允禮生。先是、命主事薩哈連、出神木邊往詢從邊外至榆林、及至寧夏之路、計幾宿。水草何如。至是覆奏、自神木出邊至榆林、共三百二十里凡五宿。俱砂路。自邊關外至寧夏之正路、無人知之。但由神木過鄂爾多。斯貝勒汪舒克所居阿都海之地、接擺站大道、有一路。從此而往、則自神木至寧夏、計八百七十里、凡十四宿。但自神木邊至察罕扎達海五十家驛。路中水草柴薪無誤。行道砂多。自察罕扎達海至橫城口、路平。水略少。奏入、報聞。著薩哈連親出榆林邊、問蒙古、自榆林至寧夏之路。並水草。亦照此開明。在榆林候駕。
○予故議政大臣兼領侍衛內大臣蘇爾達祭葬。諡恪僖。加賜銀五百兩。
○升和碩顯親王長史魯伯赫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甲寅。上駐蹕卞家水口。
○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奏報、厄魯特多爾濟等、挈妻子駝馬等物來降。上命傳多爾濟至御營。其男婦馬駝交歸化城副都統阿第料理
○乙卯。上駐蹕神木縣。
○副都統阿南達遣護軍校阿奇納等解噶爾丹之子塞卜騰巴爾珠爾至。上命侍衛引之入見。塞卜騰巴爾珠爾、伏地不敢仰視。上問曰、爾父噶爾丹窮困已極、降乎否耶。塞卜騰巴爾珠爾惶恐奏曰、臣穉子無知、想皇上天威自必降也。問以他事、皆戰慄不能對。隨遣送塞卜騰巴爾珠爾等至京師。命皇太子傳諭諸王、內大臣、及八旗大小官員、兵民人等閱視。交理藩院拘禁。
○丙辰。上渡屈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