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凸緣、無緣邊指的是這個邊緣的直徑跟彈殼主體直徑之間的關係。解釋如下:
縮緣式(Rebated)
邊緣直徑明顯小於彈殼主體直徑。
無緣式(Rimless)
邊緣直徑和彈殼主體直徑相近。
半凸緣式(Semi…rimmed)
邊緣直徑明顯大於彈殼主體直徑,仍保有退殼溝。
凸緣式(Rimmed)
邊緣直徑極明顯地大於彈殼主體直徑,沒有有退殼溝。
帶式(Belted)
除了類似無緣式的底部外,在退殼溝前方的彈殼上另有一帶狀環。
裝藥(powder)
裝藥是子彈裡推動彈頭的能量來源。十九世紀末期之前,子彈的裝藥使用的都是黑色火藥(blackpowder),之後才有無煙火藥(smokelesspowder)的出現。無煙火藥的名稱是相對於黑色火藥而來的,因為無煙火藥燃燒後產生的煙比黑色火藥大量的白煙要少很多,因此得名,並非真的完全無煙。
黑色火藥(blackpowder)
黑色火藥的歷史久遠,早在中國宋朝就已經使用在軍事用途上,西洋史上則可回溯至十三世紀。黑色火藥基本上是一種爆炸物,由硝、木炭和硫磺製成;它的歷史配方多有變化,直到十九世紀才固定下來,標準配方是以6:1:1或6:1。2:0。8的比例製成。由於配方通常不變,唯一影響燃燒速度的是火藥顆粒的大小。目前黑色火藥在槍械上的應用多半用在仿古董的前膛槍上。
無煙火藥(smokelesspowder)
無煙火藥的發明讓子彈的威力更上一層樓。無煙火藥基本上是一種快速燃燒的推進劑,而非爆炸物。它的性質比黑色火藥穩定,而推力要比同樣重量的黑色火藥大許多,因此子彈的重量可以減輕而效能卻可加強。它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甘油和棉纖維,通常又分單基火藥(single…basepowder)和雙基火藥(double…basepowder)。形狀和組成配方多得難以計數。現代子彈和炮彈都用無煙火藥作為推進劑。
歷代黑色火藥配方比例
時代硝(Saltpeter)木炭(Charcol)硫磺(Sulfur)
c。1252,RogerBacon37。50%31。25%31。25%
13thcentury,MarcusGraecus66。66%22。22%11。11%
13thcentury,MarcusGraecus69。22%23。07%7。69%
1350,Arderne(laboratoryrcp)66。6%22。2%11。1%
1560,Whitehorne50。0%33。3%16。6%
1560,Bruxellesstudies75。0%15。62%9。38%
1635,BritishGovernment75。0%12。5%12。5%
1781,BishopWatson75。0%15。0%10。0%
資料來源:TennyL。Davis,ChemistryofPowderandExplosives,Chapter2。其中MarcusGraecus原書中說是8世紀的人,現代學者多認為其實是13世紀。
雷管(primer)
雷管是由十九世紀撞擊式雷管(percussioncap)發展而來的引發元件,基本上它內含高燃性的引藥。當撞針或擊鎚以足夠的力道撞擊其金屬薄殼時,引藥內部的摩擦會造成自燃,然後從彈殼底部的開口引燃彈殼內的裝藥。
子彈上的雷管分成三類:
針式(pinfire)
這是十九世紀前葉發明的雷管,特徵在於彈殼上的一根小撞針。擊鎚必須打在這根撞針上來引發雷管,因此子彈必須很準確的裝填在一定的位置,在使用上十分不便。除了早期一些左輪槍之外,很少使用。
凸邊式(rimfire)
這也是在十九世紀前葉的發明,它的引藥就在彈殼後端的凸邊(rim)裡,在使用上比較方便。但是由於凸邊是彈殼的一部分,如果要求能承受較高的壓力則擊發上有困難,因此無法用在比較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