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你就是刑天部的後人吧?你還不錯!”一個正與刑金對抗的蚩尤族長老點點頭,說道。

“是的,晚輩刑金!”刑金點點頭後說道,可是說著他的斧頭舞的卻沒有絲毫變慢的意思,繼續朝那名長老揮去。

“呵呵,就讓我教教你,如何使用斧頭吧!”那長老謝了謝說道,可是他的笑容,讓人看起來,是那麼的怪異,原因無他,也許是這人他太久沒有笑過了吧!他這麼一笑,面部肌肉很是僵硬,讓人感覺像是個殭屍一樣。

“晚輩,這就來見識下前輩的斧法!”刑金是刑天的後人,在蚩尤族中,刑天一族的後人,被分為刑天部,而刑天是使用斧頭的,是以刑天部的人都用斧頭,那長老既然是用斧頭的,恐怕以前也是刑天部的,既然如此,作為一代武痴的刑金又如何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呢!當下高興的說道。

斧又分成很多種,例如:戰斧、長柄斧等等。

像戰斧,就是用於投擲和劈殺,北美印弟安人經常採用。最初的戰斧是磨利的木把石斧,後出現銅、鐵戰斧。

長柄斧,最古老的劈殺武器之一。通常為半月形寬刃,斧背裝在長杆(柯)上。有時斧揹帶鉤,步兵用於把騎兵鉤下馬。早在青銅時代就已出現。平均尺寸為:斧刃長20至30厘米,連斧背寬13至18厘米,柄長80至100厘米。十六世紀被戟(西歐)和鉞(俄國)代替。

而這種長柄斧卻在我們古代的中國,很早就開始使用了,蚩尤一族的刑天就用這種斧頭,而且經過多年的運用,後來又造出了什麼大板斧之類的斧具。

對於斧,小寒在自己的資料書《小寒資料集》中就曾提到過: 斧是一種古代兵器。斧又名戚,懼,斤,鐵糕糜等。斧因其式樣和用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但大體式樣基本相同,均為一面是扇型刃,一面是長方形,下部裝有木柄。斧的用法有:挑,攔,架,格,砍,抹,刺等。遠在舊石器時代,就出現了石制的斧,以作耕種捕獵之用。

新石器時代,斧有了橢圓形,扁平形,胄身梯形式樣。石斧上鑿有洞孔便於揮使。至商代,由於冶銅業的發明,大量的青銅斧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之一。此間,商代還造出了銅鐵相間斧。至周代斧在當時軍中逐漸退為次要兵器,大多作為飾物或權利的標誌或斬殺的刑具。至春秋戰國時,斧向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流行。到了秦汗三國之際,戰爭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變,騎戰和步戰成為當時戰鬥的主要形式。又由於鐵器製造業的發展,鐵斧的質量和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殺傷力,故斧又被軍隊作為主戰兵器之一。至隋唐五代,斧的代表式樣有鳳頭斧,長柯斧等。斧的刃部加厚,手柄縮短,這種斧的砍殺效果相當高。唐代詩人李白在《贈宣城趙太守銳》詩中寫到“持斧佐三軍,霜清天北門”之句。《舊唐書。李嗣業傳》記載,李嗣業在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與安祿山的香積寺之戰,李以步兵三千,持手刀,長柯斧堵擊敵兵,取得戰鬥的勝利。至宋元時期,斧在戰場上仍然使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兵將領圖術率領精兵一萬五千餘人騎達郾城,宋軍名將岳飛領將士各持斧刀,上砍敵人,下斬馬足,大敗金兵。金將領完顏圖術當時承認,“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謂”(摘於《會編。徵蒙記》)。當時宋軍使用的戰斧有大斧,鳳頭斧,娥眉斧等。至元代蒙古兵使用的戰斧有錨斧,鐮斧。至明代時,大斧的種類有日華斧,開山斧,無敵斧,靜燕俯,長柯斧等,其樣式與宋斧相似。清代斧被編進十大類軍器中,八騎前鋒營裝備了圓刃斧和直刃斧。而綠營裝備的是柄長四尺的長柄斧和柄長壹尺六寸的短斧。另有每把僅壹斤重的雙斧,雙斧柄長僅尺餘,斧刃很小,攜帶方便,使用靈活,很受將士的的鐘愛。

“哈哈!痛快,再來!”刑金與那長老互相打鬥了三十多回合,兩人都絲毫未分出勝負來,刑金大笑道。

“好小子,有點意思,再接我一斧!”那長老點點頭說道,話音未落,手中的斧頭朝刑金劈去,刑金一個錯步,轉身一招‘力劈華山’使出,這力劈華山,一般在小說中都是刀法的招式,實際上這招以前卻是斧招,後來是有人從斧中領悟出來後,才用在刀法上的。

是以,刑金這招‘力劈華山’練的最為熟練,作為一名以斧頭為武器的戰士來說,劈、斬、砍,這是最基本的練習,刑金就光在這上面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如果不是他的刻苦,也許他也不會成為刑天部最年輕的總兵(刑天部第一把手!)。

使出力劈華山,那長老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