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座山雕”。
……
(附錄,座山雕圖片。)
……
郭紹振上前道:“稟報將軍,戰果已經初步統計出來了。皮島一戰,共殺敵六千餘人,俘虜兩千餘,起義一萬一千餘人。”
“那些俘虜都是些什麼人?”王昊問道。
郭紹振道:“都是些賊軍中的將官和他們的家丁、親信。”
“全部都拉去海邊殺了!”
王昊毫不猶豫地說道。
那些人,不是起義者,而是迫不得已才投降的。他們基本上都是投靠滿清的既得利益者,絕大多數都參與過對漢人百姓的大屠殺,甚至指揮、策劃過對漢人百姓的屠殺。
這樣的人,即使投降了,王昊也不想放過他們。
“且慢!”
宋獻策上前勸諫道:“將軍曾經說過“棄械受賞”,這些俘虜,雖然都是在最後關頭才放下了武器,但是,也應該算是“棄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果將他們殺掉,與將軍信譽有礙。
況且,殺俘不祥,因為殺俘的名聲一旦傳揚出去,以後與敵軍交戰之時,敵軍必會死戰,會給咱們自己的將士造成重大傷亡。”
王昊想了一下,覺得這話也是有道理。
遂改口道:“那就不殺,但是,受賞的時間,需要推遲到咱們攻下鐵山城之後,在此之前,就先在皮島上做苦力。”
意思是,在以後攻打鐵山城時,會讓這些人充當敢死先驅,如果沒有戰死,他們才有機會受賞。”
“將軍英明!”宋獻策再沒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就是那些倒戈起義軍卒的安排。
這些人都是打過仗、見過血的老兵。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符合登萊軍的徵兵要求。
兵貴精而不貴多。
不願從軍者不要,兵油子不要,年老體弱者不要,身有殘疾者不要。心術不正者不要。
一萬一千多起義軍,最後只挑了三千人。
給新任守備劉少傑一千人,其餘兩千人用來補充這次皮島之戰的兵力損失。
……
然後,就是曹變蛟上前稟報道:
“物草物資繳獲甚多,尚可喜在島上存放了兩萬多人馬足夠三個多月的糧草,因為城中軍卒起義而來不及燒燬,如今全成了咱們的戰利品。
除了糧草之外,還有大量的火藥,也一併為我軍所繳獲。”
王昊點了點頭,又說道:“之前,咱們在壕鏡澳拆回了一百五十多門大口徑岸防炮。派船隊回登州,全部運過來安置在這皮島之上!”
這是要將這皮島。
建設成為一座不可攻破的要塞!
……
……
喜歡明朝:我的鉅艦大炮()明朝:我的鉅艦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