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這種畸形的教育和社會制度,就決定了古代的那種“吏為狼民為羊”的必然性。
(備註:這種現象,一直到王昊穿越前那個時代,在有了很好的制變的保障下,才得到根本好轉。)
而現在,王昊治下的吏民關係雖然很好,但是,如果沒有制度的保障,最後還是會惡化的。
王昊很清楚這一點。
這就又關係到一個……立法的問題。
……
回到總督府之後,王昊先是與老婆孩子們共享天倫之樂,好好地親熱了一番。
第二天一早,便叫來邱民仰。
問邱民仰道:“歷朝歷代,千年以來,吏民關係最好的是哪個朝代?”
邱民仰想了一下,最後說道:“歷朝歷代,除了五胡亂華及元朝時代,開國之初,吏民關係都還是好的。在這些朝代當中,吏民關係最好的,還是唐初的唐太宗時代。”
王昊點了點頭,對邱民仰的觀點表示贊同。
但隨即又道:“唐初吏民關係融洽,得益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民為水君為舟’的觀點。但是,僅僅是幾十年之後,吏民關係就再次惡化了。
到最後,唐朝還發生了殺官殺得最嚴重的黃巢起義。由此可見,明君賢主的理念,也只能在短期內可以維護融洽的吏民關係,並不能長久維持下去。”
“總督大人的意思是……”
“立法!”
王昊道:“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讓融洽的吏民關可得以持續,而融洽的吏民關係的持續,才是一個朝代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基礎。
本督覺得,明代乃至明代之前的所有王朝,其興盛和滅亡,都跟吏民關係的融洽與否直接相關。當某個朝代的吏民關係出現嚴重的對立時,那個朝代也就需要想辦法去採取措施,做出相應改變了。
因此,本督想讓邱大人找一些精通古今律法之人,專門針對吏民關係,制定一部完善的法制。”
隨後,王昊便將自己所知道的後世的一些比較好的法制法規,一一講解給邱民仰聽。
聽得邱民仰一愣一愣。
對王昊的景仰之情,猶如那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似那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