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甄老爺和甄夫人雖疼愛林煜,但為了林煜好也沒敢給他多吃。
小孩子口腹之慾就重,這使得林煜總想找機會吃些甜糕。
“知道了。父親咱們快走吧。”
甄老爺抱著林煜出來了,正好林如海夫妻倆也從雅間內出來了,在門口都看到了對方。
甄老爺是舉人老爺,林如海是揚州官吏,林如海不認得甄老爺,甄老爺卻認得林如海。既然遇上了又認識,甄老爺少不得得上前行禮。
甄老爺將林煜放下來,爺倆上前行禮。
“拜見大人。”
“自林如海一家到揚州城之後, 姜宛茵就很少出門。”
“林如海到揚州就任, 隨其來揚州的可不僅是林老夫人和賈敏, 還有林家的下人。”
“時隔數年, 或許林如海和林老夫人已經忘了她這個曾經的通房丫頭,但是姜宛茵還是不敢保證林家的下人都忘了她。尤其是玉琴和碧簫,她與二人可是相處多年。”
“所以為了避免被林府的人認出來, 知道林煜的存在, 姜宛茵極少出門。”
正月裡甄夫人平安生下一子,甄夫人也想起要去城外寺廟還願之事。
“去年初到揚州城裡, 姜宛茵曾陪甄夫人去城外寺廟敬香許願。雖然甄夫人認為她懷上孩子是託了姜宛茵母子的福,只是曾許了願卻不能不還。”
這古人總是比較迷信的,就是姜宛茵重生了多次也逼得她不得不相信這些。
這日甄老爺親自送姜宛茵和甄夫人去城外寺廟還願,難得出城姜宛茵把林煜也帶上了。
因為兒子還在家,甄夫人擔心兒子,所以只打算敬了香還了願再添些香油錢就回府。
“哪想剛到寺廟沒一會就下起了大雨,而且許久不見停歇, 姜宛茵幾人是著急又擔心擔心。特別是甄夫人, 擔心家裡的兒子。”
“孃親, 我出去玩一會。”
“和大人呆在屋裡林煜覺得悶想出去玩, 姜宛茵也拘著他。”
“外頭下著雨, 你別出去淋雨。若是淋了雨生了病, 到時可就得喝苦藥渣。”
“孃親,我知道。我不會出去的,我就到大殿去看看菩薩, 在走廊裡看看。方才聽大師說在西廊那可以看到寺廟後面的桃花。”
“西廊,你要去也可以,不過你可不能打擾到那邊的客人。”
方才小沙彌可是來叮囑過,西廊那來了官家女眷,叮囑她們不要打擾到官眷。
姜宛茵知道那小沙彌是好意。這會聽兒子要去西廊,自然要再三叮囑。
“孃親,你放心我保證不會打擾別人的。您就讓我去吧。”
“行吧。不過你帶上唐晉和朵花,你可別甩開他們,要不然下去你就哪裡不許去。”
“知道啦知道啦。”
“孃親,母親,兒子出去玩了。”
林煜歡喜地出屋叫上唐晉和朵花一起離開。
“這孩子就是呆不住,我和他爹都不是活潑的性子,他這性子也不知是隨了誰了。”
目送著兒子離開,姜宛茵回頭與甄夫人報怨似的說了兩句,只是眉眼的笑容卻怎麼看都不像不滿在報怨。
“小孩子嘛,就得活潑好動些才好,這樣身子才好。如今安兒還小,等安兒長大了,我就讓他跟著九郎,能學九郎一兩分的聰明我就滿足了。”
“瞧嫂子說的,哪有人這麼說自己的孩子的。義兄和嫂子都是聰慧之人,侄兒是你們的親骨肉,那必定是隨了你們倆,將來指定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安兒是甄氏夫妻兒子的小名,大名叫甄應誠。
到這時姜宛茵才知道甄老爺與金陵甄家是同族,只不過甄老爺卻甄氏偏遠旁支,與金陵甄家已經不來往了。
安兒雖小卻和甄貴妃的兄長甄應嘉是同一輩份。
聽到甄老爺給安兒起的大名時,姜宛茵不由想到原著中兩人的獨女甄英蓮。這名中間的英字應該是與取應的同音字吧。由此也可見原著中兩人對獨女的重視和喜愛。
“也不知道安兒睡醒了沒看見親孃有沒有哭?也不知到吃奶怎麼樣?有沒有睡午覺……”
提起兒子,甄夫人就擔心得坐立難安。
“嫂子你別擔心,有吳嬤嬤照顧不會有事的。”吳嬤嬤是甄夫人的奶孃,也是甄夫人的陪嫁。
“這大半天沒見著孩子了,我這裡總不踏實。”
甄夫人伸著脖子往外瞧。
“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