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王爺可有人選?”
康親王聞言抬頭看姜尚昀, 他放下茶杯說道:
“禮部員外郎吳安州之嫡次女剛明年正好及笄,吳氏女是個溫良賢惠的, 倒是與薛進士堪稱良配。”
姜尚昀聞言驚訝地抬頭看康親王,隨後又斂眸沉思。
薛進士!
康親王竟如此看薛虹,認定虹兒能中進士。
若是虹兒能進士, 配吳家的女兒倒是也般配。
吳安州雖只禮部員外郎從五品官職,但這不是重要的,重要是這吳安州是德妃娘娘的親侄兒, 德妃娘娘長兄的嫡長子, 康親王的表兄。
德妃娘娘是宮女出身,孃家原是不顯,在德妃娘娘承寵生下康親王之後才漸漸發家。若單論家世還不如皇商世家的薛家。
吳安州是吳家第一個入仕之人,也是目前吳家唯一個入仕之人。
姜尚昀心裡琢磨一番,明白了康親王這是看好薛虹,有意抬舉薛虹, 也是康親王有意抬舉母家。於薛虹而言, 能與康親王母家聯姻,這也是算百利無害之事。
櫻兒已經是康親王庶妃, 薛家算是與康親王綁在了一條船上,如今唯有將這層關係加固加深才是對薛家和薛虹有益。
若是虹兒今科不中, 康親王替虹兒定下的這樁婚事於虹兒亦是有益。如此倒一樁好姻緣。
康親王親自訂下的婚事, 想來定然是不會反悔的。
“尚昀替虹兒謝王爺。”
“既然你也贊同那這事就這麼定了,本王會派人去吳家傳話,至於薛家那邊你讓你夫人親自去一趟。”
“臣知道了。”
薛虹的親事就在薛虹和姜宛茵母子還不在的情況下就被人定下了。
於是幾天之後姜家給薛家送了帖子, 姜尚昀的夫人姜雲氏親自登門薛家。
姜宛茵親自接待了姜雲氏。
從姜雲氏那得知,康親王庶妃也就是寶櫻託付姜雲氏給薛虹相看合適的正妻人選,姜雲氏相中了禮部員外郎之女。姜雲氏說已經向寶櫻稟告過,寶櫻已經同意了,所以她才登門保媒。
得知這親事是女兒同意的,而且對方還是從五品官員之嫡女,而且還是二品誥命夫人保的媒,姜宛茵哪人不願意的。
姜宛茵根本不在乎對方只是散職的禮部員外郎,重要的是寶櫻同意了這樁親事。寶櫻與薛虹是親兄長,寶櫻總不會害薛虹的,既然寶櫻同意了,那就說明對方姑娘一定是個好的。
當然姜宛茵根本不知道,這樁婚事是康親王做的主,根本不是寶櫻做主的。
姜宛茵並不是魯莽之人,雖然心裡已經滿意這樁親事,但沒有立即答應下來。
“小兒之事勞煩夫人了。只是小兒自幼就是個有主意的,這事待妾身與小兒商量之後再派人稟告夫人。”
“這是應該的。那我便靜候夫人佳音。”
姜夫人雖不知丈夫為何要她親自登門與個妾室商議此事,但是看在姜氏是康親王庶妃生母的份上,姜夫人還是對姜宛茵很客氣,並沒有輕視之意。
送走了姜夫人之後,姜宛茵立即就派人去打聽禮部吳員外郎家的事。
因為捨得花錢,姜宛茵很快就得知了吳家的訊息。吳家姑娘還真是個很不錯的姑娘,重要的是吳家竟是德妃娘娘的孃家,這讓姜宛茵更滿意。
等薛虹考完會試回來,姜宛茵這才將這事告訴薛虹,徵求薛虹的意見。
畢竟是薛虹娶親,是要與薛虹過一輩子的女人,還是要薛虹滿意喜歡才行。這一點姜宛茵是很尊重兒子的心意的。
薛虹已經是大人了,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聽完姜宛茵的話和分析之後,薛虹立即就答應了。
“虹兒,要不你再考慮考慮,畢竟可是終身大事啊。”
兒子答應得太快,姜宛茵倒猶豫了。
“兒子相信娘,既然是娘和妹妹都看好的姑娘那一定就是好的。娘您就替兒子訂下。”
“既然你答應了,那娘便派人去姜府回話,再給你父親去信。”
“娘您安排就是,只是提親之事能否安排在會試放榜之後。”
如今僅憑他一個舉人的身份和商家庶子的身份去求娶五品官員的女兒還是太勉強了,等他成了貢員了,成了板上釘釘的進士之後再提親才好。
“行,怎麼不行。這事就等放榜後再說。”
會試舉有數千人,這審卷可是要花大功夫,所以放榜一般都在會試之後半個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