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便傳來了開考的聲音,蔚嵐轉身離開,蘇城看著那人的背影,想起那句“為君而戰”,也不知為何,竟就覺得,心如擂鼓。
兩人回到臺上,午後陽光炙熱,蔚嵐和謝子臣朝著對方恭敬行禮後,一聲鑼響,旁邊空懸著畫卷的架子上,畫卷突然展開,出現四個字“趙括冤否”。
四字落下,眾人都沉吟下來,謝清站上臺前,淡道:“當年秦趙爭韓國上黨十七城,秦白起領軍攻之,趙廉頗據上黨天險而守,後因秦國離間之計,趙國臨時換將,以少年趙括換廉頗領軍,趙括率軍主動迎擊,中白起埋伏,圍困一月後,趙國慘敗,秦軍戰場斬首級四十五萬,俘虜坑殺四十萬,至此,趙國轉危。長平一戰,乃趙括之過,趙括冤否?”
說著,謝清拿出兩根竹籤,由兩人各抽一隻,而後各自念出了自己所抽中的觀點,謝子臣先開的口,淡聲道:“冤。”,說著,他抬起頭,慢慢出聲:“千古奇冤。”
趙括紙上談兵,本已是定論,謝子臣拿到洗冤一方,這場辯論中,他必然是佔據攻勢,須得不斷提出證據,否則蔚嵐便是不戰自勝。蔚嵐微微一笑,心中卻是嘆了口氣,這種一直質疑的辯論,謝子臣一向擅長,他從來都是主動出擊的人,這一場怕是艱難。於是她抬了抬手道:“請。”
“敢問世子,長平之戰乃趙括之過,敢問,趙括過在何處?”
謝子臣一上來竟是轉攻為守,將問題拋給了蔚嵐。這是一個太明顯簡單的問題,蔚嵐輕描淡寫,也不懼有詐:“自然是貿然出兵,中秦軍陷阱。”
“好,”謝子臣點點頭,繼續道:“那敢問魏世子,秦國與趙國戰,傾舉國之力,是以何心態?”
“趙胡服騎射,乃第二軍力大國,位於秦東出咽喉之處,秦欲一統,必先滅趙。舉國之力而來,自然是滅國之心。”
“又問魏世子,秦趙國力相比,如何?”
“自是秦國優於趙國,”蔚嵐明瞭謝子臣的意思,淡然笑開:“但兩國皆為大國,秦軍跋涉而來,趙軍以逸待勞,便就是秦國國力勝於趙國,如此長攻之戰,亦是疲憊不堪。”
“若趙國是以逸待勞,那怎會有趙王派使者四處借糧之事發生?趙國換趙括為將之時,趙國已供養五十萬大軍三年有餘,糧倉早已見底,趙王派使者四處奔走,並無收穫,如此情況下,趙括該出不該出?”
說著,謝子臣上前一步,繼續道:“當年廉頗三年前初到上黨郡,被秦軍突襲殲滅五萬兵,自此便依據天險,守而不攻。趙乃強兵,戰爭初期之時,雙方軍力相當,糧草充沛,趙有天險可守,整頓之後便是最佳攻勢,廉頗卻守而不攻,拖趙國三年至窮途末路,貽誤戰機,長平一戰,趙括乃孤注一擲,但其敗因,則乃廉頗之過,怎能不說趙括乃千古奇冤?”
“謝兄說得有理,”蔚嵐點點頭,然而話鋒一轉,卻是道:“但秦軍強勢,若雙方征戰初始為最佳時機,為何趙軍一開始便被圍殲五萬人,後據天險而守,仍舊被破兩城?”
“秦軍先駐紮於上黨,趙軍再來,最初交鋒,趙軍尚未熟悉環境,自然是要吃虧。可一時不攻並非一世不攻,連守三年,士氣漸弱,國力漸衰。秦有糧倉百萬,挾滅國之心而來,遇此軟弱之人,自然士氣不滅,無所畏懼……”
兩人言語間衝突逐漸多起來,唇槍舌戰,你來我往。若言語為劍,則是執劍之人相互較量,大殺四方。從秦國國力、趙國國力、雙方將士、戰力、作戰方案一一展開,也不知道是看過多少書文,竟是猶如在場之人一般極其詳盡。
眾人被他們話鋒吸引,不斷轉變著態度,日頭漸漸落下,兩人卻也辯不出個勝負,待到最後,旁邊坐著的人都覺得疲憊不已,兩人卻仍舊風姿翩然。
所有細節一一較量過後,蔚嵐從染墨手中接了一口水,抿了一口後道:“趙括臨陣換下廉頗設定的所有軍事體系,導致軍隊配合不得當,又在後期被圍困四十天時按兵不動,以相等兵力大敗於秦,此事,怎能不說是他之過?”
“相等兵力?”
謝子臣勾起嘴角來,蔚嵐直覺不好,便聽謝子臣繼續道:“秦軍舉國之力而來,自秦出發時,秦軍60萬,就意味著真的只有六十萬嗎?秦國先以幾十萬軍滅燕而後滅楚,而後以六十萬滅楚之軍滅齊之時,幾十萬滅燕大軍衝入齊國,給了齊國致命一擊。隨意如此一算便可知曉,秦軍總數量必過百萬。圍困趙括時,秦王要求國內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人從軍而來,只為殲滅趙括。趙括被圍四十二天,趙軍未能找到一國援兵而來,秦軍卻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