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回去。
來到京城以後,方長庚除了讀書,就喜歡在坊間衚衕溜達,領略古代的民風民俗。
在皇城根下,人的歷史使命感會油然而生,方長庚的想法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不由得思考得更多。
如今他已經完全瞭解了歷史程序,發現史書上記載的朝代到元以後就徹底改名換姓,偏離了原來的軌跡。從前朝到大昭,像是與明清相對應的一段平行空間,而昭武帝在稱帝后的二十年內讓大昭走向繁盛,種種英明手段和舉措讓方長庚不得不想到幾乎位於同一時期的康熙帝,但又差了那麼一些——畢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昭武帝再雄才大略,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那麼多。
雖然從前朝到大昭發生的一切都與明清不同,但方長庚發現大方向還是不變的。即便嚴絲合縫地按照他已知的歷史推算,哪怕他活了一百歲,也不可能經歷最不堪回首的那段歷史,相反可能親眼見證最後一段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到來,他還是免不了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哪怕是讓他這顆誤入的沙礫對改變歷史軌跡發揮一點微小的作用,他也覺得不枉此行。
如今在大街上不時能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行走穿梭,甚至幾位皇子都有外國人教習英語。只是這股風潮僅在天潢貴胄之間流行,尚未蔓延到民間。
不過也讓方長庚欣喜不已,似乎找到了自己將來奮鬥的方向。
他早就清楚自己不善權謀,即便被人陷害也無法生出害人之心,又不喜交際,可以說與官場格格不入。但他又覺得萬事無絕對,當官一來是為了提升自身階級,讓家中父母妻兒臉上有光,二來是想為民做些益事,不枉費他兩世學到的知識,他相信總會有一條適合他的路的。
邊想著邊往回走,經過一家已經很熟悉的著名書坊師學齋門口時,方長庚還是停下來進去逛了逛。
書坊掌櫃認識他,一見到他的身影就面露笑容:“方公子來了,坊裡新印了一批罕見的好書,方公子可要看看?”
方長庚先前正是把遊記賣給了這家書坊,只不過不是他親自出面,而是讓袁豐全程代理,也不曾討價還價,一百兩就出手了——他也不敢要高價,這本遊記不過是記錄從南到北的見聞,不像著名的《徐霞客遊記》還蘊含豐富的地理知識,賣得貴了他還覺得受之有愧。
京城裡靠寫書致富的文人也有幾個,但前提還是寫得好,又能迎合市場,方長庚別的不敢說,於文字上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就是寫不來家長裡短灑狗血的話本就對了。
至於這掌櫃的認識他,不過是因為他時常來書坊找書,看到中意的就會買回去,不怎麼吝惜銀兩,給他印象比較深刻。
剛才他說有“好書”,方長庚其實並不太感興趣,如今私刻坊中的熱門書籍無非是舉業書和話本,又能罕見到哪裡去?
但他也不好拂了人家好意,便問:“是什麼書,我來瞧瞧?”
掌櫃的似乎覺得方長庚略嫌平淡的態度沒有達到他的預期,轉身入內室取了一本書出來,獻寶似的放到櫃檯上,笑容隱含著得意:“這是外國人編的,叫《英文法程》,全京城就我們師學齋獨家刊印,請最有經驗的刻工做版,用的是上等竹紙,墨色濃郁。我敢說,不出兩個月,這套書就賣空了~”
方長庚還真的想知道這時候的英文教科書是什麼樣的,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來翻開第一頁,不看還好,一看差點噴飯,我滴娘,竟然用的是漢字音標!
就見一頁紙上是一張四行三列的大表格,每一格里面是一句話或一個片語,從上往下按照中文翻譯,英文,讀音的順序排列,問題是讀音用的不是英文音標,而是漢字的。
舉個例子,“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這樣一句話,下面的音標是“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
有人形容英文“嘔啞嘲哳難為聽”,乃“蠻語”,方長庚原來還覺得不能理解,可自己按照漢語標註念出來,的確有一種嘰裡哇啦不知所云的感覺。
不過吐槽歸吐槽,方長庚仍舊對這個時代敢於接觸全新事物的人欽佩不已,同時有些得意,要不是他的外語技能如今還不能展露出來,不然一定能讓一眾人驚掉下巴。
又翻了一會兒,並沒有發現刊印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幾個單詞拼錯了,也不能過分苛責,於是就想把書收下來。
不料有幾位與他年紀相仿的青年在一旁嘰嘰喳喳地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