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裡所想的都表現在了臉上,滿滿的是對徐清猗的讚賞。
小李氏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徐清猗則是被看得耳根子發燙,軟軟地瞪了方長庚一眼,小聲道:“別看了,娘還在呢。”
方長庚心情極好,不再逗她,只問了小李氏他離開這些日子家裡發生的事,漸漸有了已經回到家裡的實感。
過了一會兒,外面又來了兩個人,挑著一個箱籠,裡面是方長庚在歐洲買的京城見不到的一些小玩意兒,有八音盒、懷錶之類的玩具,還有一些首飾,讓在場的人都嘖嘖驚歎。
方長庚讓她們叫家裡的丫頭小廝也挑幾件,便去了幼清的屋子看他,
幼清還不知道方長庚已經回來了,看到他又高興又緊張:“二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方長庚目光落在他身前書案上的字帖上,嚴肅的神情緩和了些:“剛到家,在練字?”
幼清似乎鬆了一口氣,鄭重地點點頭:“是啊,學堂的作業。”
“累不累?”方長庚知道新學堂的課業比在永州重了很多,先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不想被落下,平時根本沒有玩的閒工夫。
幼清搖頭:“不累,大家都學得很好很認真,先生說我進步很大,說我明年就能下場了。”
方長庚沉吟了一下:“倒也不急,你先別想太多,學好了什麼考試都不必畏懼。”
幼清點點頭,對他二哥一家的感激深藏在心裡,暗暗下決心不能辜負二哥對他的期望。
*
十月,永淳帝下旨開辦數學研究所、譯文館等研究西方文化的機構,方長庚被任命為譯文館的館長,繼續任刑部左侍郎,署(代理)禮部右侍郎。
方長庚大部分時間都在看各類律法文獻上,平時又常和外國人打交道,收集了不少資訊,而永淳帝有心對來華外國人進行管理,包括對商人、商行和商船等的管制,最要緊的地方就是廣東。
從英、法、美等國來華經商的外國人基本都留駐在廣州城外,外國商船則停泊在黃埔,還有葡萄牙人在香山的澳門城聚居,外國人的身份各異,有使節、商人、士兵水手、西洋教士,還有難民。一般按照大昭律的規定,朝貢國入貢、通商使節入境等都必須經過廣東通道,經皇帝同意後才能進京,不過目前外國人和本地人糾紛日益增多,涉外民商事和刑事法規的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
永淳帝勤勉向學,每日仍召見方長庚等大臣日講經筵,最喜歡和方長庚探討這些問題,方長庚一邊小心謹慎避免引起皇帝猜疑,一邊向皇帝灌輸超時代的觀念,時日久了,永淳帝對方長庚越發倚重,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於是給方長庚送禮巴結的人越來越多,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方長庚深受其擾,什麼人來都閉門不見,漸漸的別人也不喜歡上他這裡吃閉門羹,背後說他油鹽不進,但這也不是什麼壞名聲,方長庚樂得清閒。
永淳八年,方長庚被派至廣東任巡撫,彼時方幼清已經考上秀才,在京城準備鄉試,方長庚則帶著全家人南下,在廣東留駐八年之久。
期間方長庚致力於管理來華的西方散商,開辦學校,解決外國人與本地人的民商事和刑事糾紛,並編撰了一部涉外婚姻和財產繼承法以及涉外債權法,提出了一系列促進中外貿易的舉措,深受廣東人民愛戴。
永淳十二年時,當初派往西方學習的學子學成歸來,方長庚把他們要過來,將西方的造船技術用於建造我國船舶。
因貿易開放,航海技術獲得極大地發展,每年出海甚至居留南洋的漢人數量日益龐大,一時引起永淳帝的警惕,差一點就要封掉除廣東以外的通商口岸,施行海禁,方長庚一聽到風聲,立即寫了一封數千字的奏摺派人送到京城,扭轉了永淳帝的決定。
永淳十六年,方長庚過完四十生辰,接到任命刑部尚書的聖旨後舉家回京,彼時侯府老夫人重病,不久後溘然長逝,顧尚仁辭官回到永州丁憂,未曾起復。
*
永淳二十年,春光明媚的三月,方長庚剛從宮裡回來,看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在自家門口,想進又不敢進,盡在那邊嘆氣。
方長庚開口問道:“你找這家人?”
那書生嚇了一大跳,忙轉過身飛快地擺手,戰戰兢兢解釋:“我,我是受人之託來找方大人的,你可千萬別誤會!”
方長庚語氣溫和:“你找我?什麼事?”
書生看起來整個人都不好了,居然一點也沒懷疑就信了他的話,對著方長庚深深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