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完,掀開簾子,直接走了出去。
在她身後,蔡氏立在原地,淚如雨下。
謝蒙抬起小手去幫蔡氏擦眼淚,問她:“阿母,你怎麼哭了?”
蔡氏卻說:“十九郎,叫我阿姨,不是跟你說了嗎?人前人後都要叫阿姨,若是讓人聽去了,又有人說三道四,你十八姐一定不喜歡的……”
謝蒙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小臉上的神色黯淡了下去。
——
十一月裡謝府在辦喪事,阮府卻是喜氣洋洋。
十月底的時候,被皇帝派去荊州勸說大將軍桓翌攻打進犯景國的秦軍的阮獻回來了,並且因為立功被朝廷擢升為五品的散騎常侍,這個官常伴皇帝左右,管理詔獄,是個清貴的有權兼有前途的官職。他跟正史庾保起一起去荊州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勸動了桓翌,讓桓翌接了旨帶領荊州的兵馬去跟符存的進犯景國的秦軍交戰。桓翌還留庾保和阮獻在荊州等訊息,說等到他擊退了秦軍,再帶著兩人回建康去向皇帝覆命。
桓翌這種做法,庾保和阮獻還沒遇到過,但是他們又不敢拒絕他的這種提議,不然,萬一他惱了,不帶荊州兵去擊退秦軍,那就糟糕了。所以兩人只得乖乖地留下來,好在,桓翌帶領荊州兵馬出征後,留下來招待他們的人,對他們十分熱情,每日家花天酒地,庾保和阮獻就也不覺得日子難過了。
大將軍桓翌果然是會打戰,帶著荊州兵在三月底出征,只不過半年多就擊退了符存帶領的秦軍,將他們打回了秦國境內。桓翌得勝,一時間威名無雙,他的聲勢更大了。
接著他帶著五萬精壯兵士,又讓人接來了皇帝派來的史臣庾保和阮獻一起進京,向皇帝奏捷。
這一下庾保和阮獻明白了,大將軍將他們兩人留在荊州好酒好肉地招待著的用意了,如果說桓翌得勝後,一個人帶著五萬精壯兵馬進京,那麼別人就會說他有貳心。可要是他們兩個皇帝的使臣同路,那麼那可就是進京奏捷了。
一路上,桓翌帶著自己的五萬精壯荊州並順利地透過了豫州,來到了建康城外。
當時,擔任豫州刺史的是謝節,他也沒辦法不讓桓翌帶領大軍過界,畢竟桓翌可是又立下了大功,而且他還是帶著皇帝的兩位使臣同路,說起來五萬兵馬不多也不少,他不能因為懷疑桓翌有不臣之心,就動手阻攔桓翌進京報捷。況且,就算他想要攔住桓翌,還要向皇帝稟報呢,他也不能私自做主。這要奏報,一來一回又是若干天,而且,他並不能保證皇帝回覆給他的信中同意他對桓翌動手。桓家的荊州軍可不只是換翌帶的這五萬精兵,他的兄弟子侄在荊州帶著的兵至少還有十五萬以上。要是他胡亂動作,惹惱了桓翌,桓翌以此藉口興兵作亂,先就對付豫州軍,那才經歷了兵敗而減少了一半兵員的豫州兵絕對不是對手。
也許,桓翌早就設想好了這一步,故意帶著五萬精兵,讓皇帝派出的兩位使臣同行,並且大張旗鼓地經過豫州進京,就等著謝節犯錯。只要謝節敢有任何阻攔,那麼他就有藉口了,比如說打著“清君側,除奸臣”的名號對付豫州軍,從而徹底逼迫皇帝讓謝家退出豫州,讓桓家佔據豫州之地。
要真是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景國一半的土地和兵馬就屬於桓家了,得到了豫州之地,就相當於扼住了建康的咽喉,他可以控制建康,控制皇帝,輕則挾天子以令諸侯,重則以己代之。
再說了皇帝先前因為不信任桓翌,讓他的六叔帶領豫州兵馬去跟進犯景國的秦軍交戰,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本來這一次皇帝讓桓翌帶領荊州兵馬去彌補謝巖闖的禍,朝廷裡面的許多朝臣對他已經頗有非議了,會私下說他這個皇帝年輕不懂事,說他猜忌臣下等等。這要是在桓翌得勝後再做出對桓翌不信任的舉動,那麼下一次景國再有敵國入侵,或者流民暴}亂,那就再也調不動桓翌了,甚至還有可能調不動其他的兵馬,那樣一來,後果不堪設想。
方方面面加起來,令得謝節做出了放行桓翌帶的那五萬精壯荊州兵過豫州境的決定。
可是,這麼做,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桓翌帶著五萬精壯荊州兵馬到達京城建康城外,讓京城裡的皇帝和朝臣以及士族們都感覺受到了威脅。如同臥榻之側,臥著一隻猛虎一般,誰知道,這隻猛虎會在什麼時候暴起傷人。
☆、第150章 15。0
兩權相害取其輕,謝節認為,就算是桓翌帶了荊州的五萬精壯兵馬駐紮在建康城外,但是建康那邊同樣有皇帝控制的近十萬禁軍,桓翌要真想亂來,那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