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院試中,黎河遺憾落榜未能考上秀才。黎湖在去年第三次參加府試時,終於榜上有名,考取了童生。
黎河和黎湖雖與黎池不能比,可在這黎水村以至浯陽縣,兩人的童生功名也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可以辦一個私塾教導幼童啟蒙,這也是一個既有名望又輕鬆的謀生方式。
黎湖就是這麼打算的,他已決定不再下場了。等他像黎池一樣抄書掙上十來兩銀子之後,就在縣城裡或租或買一個小院,開辦一個私塾。
因黎湖已經決定不繼續科考了,現在家中已經開始在給他尋摸合適的親事。
黎河還想再下場試試,他覺得總要考上一個秀才,這樣至少他成家以後名下的田地就不用交賦稅了。而且秀才開辦的私塾,收的束脩要多一些。
讓全家人都擔心的黎海,依舊活潑跳脫,機靈也是真機靈,就是收不住性子沒個正型。黎家一家六個孫輩,就連才八歲的黎溏都顯露出了讀書的天賦,以後也是要走科舉之路的,可就黎海都這麼大了還沒個打算。
家裡長輩說也說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塊頑石一樣,再怎麼說教都沒能改變他。最後也只能無奈放棄,轉而教他如何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煩。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親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會少,看能否讓他靜下心來學一門謀生的手藝,結果無濟於事。
最後黎池想著,可惜了自家是農戶而非商戶戶籍,不然可以讓黎海去試試經商,也許他這跳離線靈的性子正適合。
而黎池,這三年多都在讀書、抄書和加強學習之中度過。除春節三天外,其餘每天都是雷打不動的約一萬字的抄寫量,這三年多下來也抄了約一千萬字,掙了四十來兩銀子。
加上之前抄寫《史記》和《漢書》掙的,以及每年領的四兩廩餼銀,他自己就已經存了五十七兩多銀子了。
再加上這三年來不用交田賦之後,家裡能存下來的錢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紙每年存下的十來兩銀子,應是足夠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參加鄉試和會試了。
《二十四史》,黎池雖只抄完了前面四分之一,卻專門用了段時間將之後的部分也看完了,與《通史》兩相對照後,對歷史知識的認知也更深刻了。
除這之外,在學習上,黎池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實行著每個階段擬定的計劃,將以前的知識鞏固得更加紮實,在知識的深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深度之外,黎池也向廣度上有所延伸。這主要是得益於京城的‘筆友’趙儉每次來信時,都會順帶給他捎一匣子的書,不拘是直接有益於科舉的書,還有雜記、遊記、詩集、各地府縣誌等等。
尤其是那些知名府、縣的府縣誌,記載著當地的歷史風俗、地理物產和人物文教等,讓黎池雖坐在一村之地,卻能瞭解到其他府縣的情況。
當然,在延伸知識的廣度上,除開趙儉給他捎來的書外,也少不了四寶店中書籍的功勞。一個書店的存書,即使有許多類似和借鑑意義不大的,除去這些,也還有許多有用和有趣的書值得一看。
黎池每個月去縣學順帶交付抄寫完畢的書時,都會借上一兩本來看。
以前黎池拿樣書都是付了押金的,後來徐掌櫃看他實在想看又很愛惜書——也可能是見他與他們少東家交好,就說不再收押金、讓他直接帶回家看,看完後再還回來也就罷了。
如此,黎池每天在完成既定學習計劃之後,也讀了不少的書、擴寬了知識面。
隨著與四寶店即徐掌櫃的愈加熟識,黎家與徐家之間已算得上摯交之家了,有些虛禮也就不再拘謹。黎池到徐家去的次數也多了,自然地,與徐掌櫃的女兒見面的次數也隨之增多,有時還能說上幾句話。
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和與她見面之後的明顯雀躍的情緒,讓黎池不得不承認,他非常欣賞她。
若是他的心裡年齡再年輕個十幾二十來歲,他還可以說一句:他喜歡她、更甚至是他愛她。
可黎池覺得雖然他披著虛十六歲的皮囊,可靈魂年齡卻已滿五十歲了,喜歡或愛這種字眼,感覺已經說不出口了,實在太過矯情。
而現實是,在別人眼中,黎池就是個十六歲的年輕有為男子,娶妻生子人之常情,即使他內心覺得彆扭,娶一個與他皮囊年齡相當的妻子,這件事是必然會發生的。
既然如此,那麼溫婉大方的徐氏女,就是最好的選擇。
既然內心已有決定,黎池也就隱晦地向徐掌櫃透露出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