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部分

到上海成本9…10兩,銷價為14兩左右。而烈山煤於連雲港交貨價6兩,運費在1兩左右,到上海成本不過7兩,淮南煤於淮河畔碼頭交貨,每噸5兩,運費1。5兩左右。相比於開平煤,即便是以低價銷費,每噸利潤亦遠超過開平煤。

不過對於劉鴻生而言,最讓他得意的卻還是在過去的兩年間,不是在短短兩年時間,他為自己賺到了兩百多萬兩銀子,而是成功的把日本煤擠出了長江中下游市場。

天然資源稀缺的日

煤炭的儲存量卻是相當豐富。早在明治維新初

日本政府煤炭產業作為“殖產興業”的重要一環得到了較快發展。國內成熟的煤炭消費市場尚未形成的明治時

日本煤炭主要銷往上海、香港、新加坡等東亞地區。在日本煤炭的輸出額僅次於生絲和棉絲,而在一戰

煤炭是日本政府用於創匯的重要戰略輸出品之一。

而同樣是煤炭儲存大國的中

世紀後半期煤炭產業發展緩

國內所需煤炭主要依靠進

尤其是來自日本的煤炭。在五口通商之

海外煤炭就開始輸入中國沿海各開港城市。19世紀50—60年代輸入中國煤炭市場較多的主要是英國煤和澳洲煤。1866

日本煤首次出現在上海煤炭市場。

進入70年

隨著日本煤炭產業的發

日本煤除滿足國內需求之外開始大量銷往以上海為主的中國沿海地區。隨著日本煤輸入量的迅速增

在上海市場日本煤分別在1870年和1873年超過了英國煤和澳洲煤。1874

日本煤的輸入量接近6萬

日本煤確立了在上海煤炭市場的優勢地位。進入80年

日本煤輸入量繼續增

1880年至1910年30年

日本煤的輸入量始終佔到上海煤炭總量的80%以

1890年日本煤炭的輸入量甚至達到總量的90%,日本煤完全壟斷了上海市場。而日本煤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又遠非他國所能相比,日本煤占上海煤炭需求的十分之八。

幾乎是在劉鴻生將第一批三千噸煤炭運往上海,壟斷著上海煤炭供應的日本煤業會社即意識到烈山煤對其業務的衝擊,那些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上海以及長江下游每年多達兩百萬噸的煤炭市場,隨之與劉鴻生開辦的“劉氏煤行”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

在那場競爭展開之前,日商之所以能夠壟斷中國煤炭市場,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距離中國最近,普遍採用機械開採、成本低,因而能夠大量運到中國傾銷。而日本煤業會社之所以會對隴海煤業持以警惕,原因不僅在於其距離上海最近,而在於其採用美國進口採煤機械進行機械採煤,別一方面是其兩淮煤礦的五年規劃產業超過千萬噸。

為了確保上海市場,這一日本煤炭的海外最大市場不失,幾乎是在劉鴻生將烈山煤礦的煤運往上海的第一時間,他們孤注一擲,拼命壓低價格。日本煤在日本的離岸價是每噸5。6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噸3。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噸8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噸就要虧損白銀1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吶喊衝殺的商業戰爭。

當時劉鴻生在應對競爭的同時,又親自跑到連雲港,尋求公司的支援,儘管當時兩淮煤礦剛剛投產,遠未達到設計產能,但是公司還是決定和日商爭奪上海市場以及長江下游市,隨之在也及時採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淮北無煙煤每噸的售價12。5兩白銀降到7。5兩白銀,淮南煙煤的售價從11。5兩降到了6。2兩。

由於淮北無煙煤、淮南煙煤質量遠優於日本煤,再加上價格優勢,而且隨著煤礦不斷擴建,使得生產質量不斷降低,原本的“微利競爭”變成了“利潤競爭”所以最後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儘管日商傾銷期間得到政府補貼,但競爭持續一年後,面對每年多達數百萬日元的損失,無論是日商亦或是其政府,最終只能放棄上海市場以及長江中下游市場。

而正是在這場競爭之中,劉鴻生成為了上海甚至長江中下游有名的“煤炭大王”,在短短三年間積累了多達兩三百萬兩的財富。

“歐戰後,國內實業興起,實業興,而動力旺,現在國內煤需日漲,上個月牛莊進口了11。5萬噸日本煤,芝罘輸入了15萬噸,現在,全國一個年至少要進口300萬噸日本煤,日本煤興,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