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英目光閃動,眼中便有點點的驚訝和敬佩之意悄然湧現了出來。斐迪南大公的卓識和魄力,已經到了一個讓清英這個穿越者都不得不為之讚歎的地步。
後世人們在深度剖析德國海軍的時候,總是會提及它在發展當中的先天不足。作為帝國的核心根基,容克貴族們是自普魯士時代以來就在對法、奧、俄的戰爭中浴血拼殺的陸地生物,完全不知道海洋和金融為何物。除此之外,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較英法兩國大為貧瘠狹小,其3倍於本土的殖民地面積,也限定了海軍只有很小的一個客觀需求的缺口。最後,德國海軍的地理位置非常尷尬:英吉利海峽卡死了德國艦隊向西的道路,英國海軍只需在斯卡帕弗洛進行遠端封鎖,便足以將德國海軍困死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當中。社會文化、貿易需求和地理環境的三重劣勢,形成了壓在德國海軍發展的頭上移之不去的沉重山峰。
而對於奧匈來說,其發展海軍所面臨的限制還要比德國大得多。
第232章奧匈無畏計劃
奧匈地處中歐南部,四面皆與強鄰接壤:北面是戰力強悍的普魯士,其在七年戰爭中和他們殺得流血漂櫓;西方是列強之一的義大利,他們對奧匈佔領的阿爾卑斯山麓土地一直耿耿於懷,意欲奪回。南邊是火藥桶一般的巴爾幹諸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與奧匈之間都有著紛繁複雜的歷史糾葛;而東邊則更是令人心驚膽寒的俄國壓路機,數百萬悍不畏死的哥薩克足以成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除此之外,法國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儘管他們不與奧匈接壤,然而當年拿破崙橫掃歐陸、逼迫奧地利簽訂城下之盟的情形仍舊如同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柄達摩利斯之劍,由不得哈布斯堡皇朝的君主不為之警惕心驚。
在這一國際形勢下,奧匈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一個絕對的陸權國家;而他們發展海軍所必要的外在條件,也幾乎是一個都不具備。
在貿易上,奧匈仰仗的是與歐洲陸地的聯絡,海洋貿易對於他們而言既無必要也無興趣。在殖民地上,相比還算勉強搭上了瓜分海外殖民地末班車的德國,奧匈在海外連毛都沒有一根,根本不需要什麼戰艦來執行海外巡航。而在地理位置上,奧匈海軍的境況則更為悲催。他們的活動範圍僅限於亞得里亞海這一面積僅為13萬平方公里的狹小水域,要想出去則必須經過最窄處僅有67km的奧特朗托海峽,與他們有著不小歷史恩怨的海峽守衛者義大利便是一道令人頭疼的障礙;而即便是奧匈海軍出了亞得里亞海這個澡盆,也只能在地中海這片內湖中活動。南方的蘇伊士運河和西邊的直布羅陀海峽這兩個出口都處在英國的掌控之中。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地理情況無疑比奧匈要好太多了。
但即便如此。斐迪南依舊對海軍的發展抱著絕對的支援。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奧匈海軍迎來了實力的快速增長:從1891年到1904年間,他們一共建造了12艘主力戰艦,總噸位達到9。15萬噸。考慮到其本身的陸權屬性和二流工業國的高階工業產品價格高昂的因素,這已經算得上是頗為充裕的資金投入。正因如此,清英當年才會萌生出重鑄奧匈海軍的想法,將歷史上那一大票因預算限制、而被迫造成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的結合體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奧匈軍艦加以改良。
“能夠看到如此深遠的層次,足見大公殿下的英明睿智。”清英照例又是一番禮節性的頌揚。不過話語中已經流露出了幾分發自內心的讚譽之意,“英國之所以能夠加冕成為日不落,法國之所以能夠在普法戰爭之後迅速恢復元氣,其靠的都是以艦隊作為後盾支柱的海洋貿易和對殖民地的經濟掠取。因此,我德意志也透過了高速發展海軍的國家戰略,以求保證我們在海外貿易的合法利益。”
“或許大公殿下已經得知,英國在兩個月前下水了一艘裝備10門305毫米主炮的無畏號戰列艦;而我德意志也在數週之後,為裝備10門283毫米主炮的西里西亞號舉辦了下水典禮。根據我們和英國人所共同得出的結論,這種裝備全重型火炮的巨型戰艦將統治未來的海上戰爭。作為貴國最親密的盟友,德意志將為貴國友情提供一套全新的最頂尖戰列艦的圖紙設計。不知大公殿下是否有興趣?”清英凝視著斐迪南的雙眼,用緩慢但卻清晰的話語輕聲說道。
斐迪南身軀微微一震。隨即一抹驚訝和興奮之色便湧上了他的臉顏。雖然他並沒有經受過海軍方面的教育,但他透過對海軍建設的大力支援,和蒙泰庫科利伯爵等海軍高層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關係;長年耳濡目染之下,斐迪南對這一領域也有了一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