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9部分

中國與南華的百萬陸軍實實在在的可以為戰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現在整個世界最缺乏的不是重炮,不是毒氣彈,而是步兵。

中國有5萬萬人口,一叮,龐大的兵源基地。

失去了海軍的日本,已經無法給中國與南華造成威脅,加上沒有了俄羅斯這個後患,誰都不願意來招惹這個對手。

中國南華集團值得拉攏。也值得威廉二世去履行這個約定,堅持到蚓年。

對於這點,威廉二世充滿了自信。沒有人能夠擊倒德意志帝國,除非是它自身不想再繼續戰爭。

李秉衡仔細分析過,德國無法堅持下去,主要原因便是:西線消耗戰積累的巨大損失;多條戰線上的流血犧牲;封鎖造成的緩慢而無情的經濟壓力;食物短缺和厭戰情緒;布林什維克的破壞和宣傳;自由主義者對德國君主**的不滿。

實際上,德國能夠堅持到現在。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了,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將是德國頹勢明顯而協約國開始佔據上風。

雖然德**隊仍然驍勇善戰,但是盟國的成敗直接決定著他們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

李秉衡並沒有把握,土耳其與奧匈帝國能的像德國那麼宴挺。

對於他來講,同盟國勝利也好,戰敗也好,並沒有太大的干係,他只想徹底解決日本的威脅,從此可以專心於國內的經濟建設。

英國在亞州的殖民地也好,法國的越南也好,他並不感興趣。

只有一個澳大利亞讓他有些左右為難,但是,從後世的經驗來看,經濟侵略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德國真的能夠堅持到英日同盟約滿,那麼李秉衡有把握可以迫使英國將日本剔除出協約國陣營。因為一個自保都成問題的日本無法給歐洲的戰爭帶來任何的幫助。

香港問題,也可以在那個時候來一併解決。

關鍵是,德國能夠堅持到旺;年嗎?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李秉衡自己也很沒有底。

他沒有能力去主導德國的戰略傾向與國內的各項戰時綱領,只能依靠不斷的努力去推動。

德軍總參謀部制定戰略所依據的是好大喜功的幻想和德國“超越一切”的妄自尊大的觀念。

德國同半個世界打了仗,它的軍隊顯示了勇敢、遵守紀律和無與倫比的戰術技能,擁有魯登道夫這樣的戰術大師,胡蒂爾這樣具有遠見卓識的將軍,霍夫曼這樣的戰略家。但是當時及後來重大而突出的弱點是要求德國士兵達到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一個出自君主**集團睥睨一切的目標,出自幾乎是輕蔑地過低估計敵人的目標。

德**隊依然為著給了美國佬當頭一棒而沾沾自喜,沒有認識到洶湧而來的美國人身後,是大把的美元。大量的人口以及世界第一的工業。

進入舊舊年後,世界範圍出現了糧食危機。

糧食,已經成為了影響戰爭走向最為重要的物資。

這得益於李秉衡“喪盡天良”的“農業恐怖主義”為了這些行動而付出的資金,在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之後,已經全部收回,並且為糧食出口大國中國與南華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協約國的水稻主要來自中國、南華、印度與亞洲殖民地。

小麥則來自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等國家,過去俄羅斯也是小麥生產大國,可是現在俄羅斯內戰使得俄羅斯到處都是糧食

機。

再玉米生產,美國是世界第一,其次是中國、南美諸國、南華、印度。

除了玉米生產,其他糧食出口大國第一的位置,都已經被中國佔據。

可以說協約國最為依賴的便是美國與印度,其次便是澳大利亞與加拿大。

不過印度的糧食生產已經跌至開戰前的劈,西班牙流感帶給印度人永生難忘的噩夢般的回憶,也使得印度緊缺勞動力,尤其是健康的勞動力。加上農業病蟲害的泛濫,印度的糧食出口成為了協約國的心病。

澳大利亞也是重災區,英法在亞洲殖民地同樣如此。

美國與加拿大略微好些,

而糧食生產大國中國與南華也隔三差五的便要通報“自然災害”與“糧食減產”但是世界上各大糧食黑市上的糧食大部分都是中國與南華提供的。

可以說,整個世界還沒有從西班牙流感與各種疫病以及農業病蟲害中恢復元氣。

中國歷史上的每次皇朝更替尤其是外族入侵,都是自然災害頻安年代。

世界也有定論,地球每過一定年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