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的一兩個月,鄭毓秀多次為革命黨人秘密運送軍火,傳遞情報。作為頗富傳奇色彩的女性,鄭毓秀還曾經兩次參與了革命黨人暗殺清廷要員的活動。
第一次是刺殺袁世凱。時值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惶恐不已,為了挽回時局,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預備血腥鎮壓革命黨人。於是,革命黨人決定行刺袁世凱。民國元年1月9日(1912年1月9日),革命黨人羅明典、張先培得知袁世凱將於翌日早上上朝,於是,鄭毓秀、錢鐵如、傅思訓等10餘人聚集商量,決定先暗殺袁世凱,以除革命的真正障礙。根據刺殺行動計劃,將刺殺成員分成四組進行。第一組張先培、傅思訓、許同華、黃永清、陶鴻源等隱匿於三義茶葉店樓上;第二組黃之萌、李懷蓮、李獻文在詳宜坊酒樓偽裝飲酒;第三組錢鐵如、曾正宇、楊禹昌、邱壽林等在東安市場前徘徊;第四組鄭毓秀與吳若龍、羅明典三人則共乘馬車一輛,遊弋於東華門、王府井大街之間。各組準備在預定地點同時向袁世凱投炸彈。1912年1月15日,各組已奔赴戰鬥崗位。鄭毓秀突然接到同盟會駐北京支部的緊急命令,放棄刺殺袁世凱的行動。因為最新的情況表明,南北議和的真正阻力是來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凱。鄭毓秀連夜行動,根據平時的線索,通知了8位戰友,但未接到通知的戰友還是按計劃實施了刺殺袁世凱的行動。但刺袁未遂,大批軍警趕到出事地點,當場捕獲了張先培、黃之萌、楊禹昌、陶鴻源、李懷蓮、許同華、傅思訓、黃永清、蕭聲等10餘人。鄭毓秀當時在場,但由於她機智勇敢,最終得以脫離現場。當天晚上,袁世凱的特務頭子、營務處總理陸建章對抓獲的10餘人親自審訊,後來其中7人由鄭毓秀去找外國記者出面保釋,只有張先培、黃之萌、楊禹昌是在射擊時被捕,罪證確實,被立即執行槍決。
第四章 女中豪傑鄭毓秀傳(3)
刺袁行動十幾天後,鄭毓秀又加入了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殺活動。辛亥革命推翻清廷後,部分清室貴族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1912年1月12日,清皇室貴族分子良弼、毓朗、溥偉、載濤、載澤、鐵良等召開秘密會議,19日以“君主立憲維持會”的名義釋出宣言,被稱為“宗社黨”。成員胸前刺有二龍圖案,滿文姓名為標誌,在京、津等地積極活動,企圖奪回袁世凱的內閣總理職權,以毓朗、載澤出面組閣,鐵良出任清軍總司令,然後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並強烈要求隆裕太后堅持君主政權。這個頑固守舊的良弼,就成為了革命黨的死對頭。於是京津同盟會下設的由彭家珍、趙鐵橋領導北方暗殺部決定對良弼下手。鄭毓秀等接到任務後,吸取了刺袁行動的教訓,改變了行刺方法,決定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後近距離炸死他。擔當刺殺任務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其時彭家珍正與鄭毓秀的姐姐處在熱戀之中,生離死別,鄭毓秀的姐姐傷心欲絕。鄭毓秀也十分悲傷,但為了革命事業,仍然堅決支援彭家珍的行刺行動。在彭家珍、鄭毓秀等革命黨人的周密安排和部署下,此次行動成功實施。
1912年1月26日,正值農曆臘八,清廷有在該日為貴胄饋贈臘八粥的習俗。宗社黨魁良弼想趁此機會與貴胄商討進擊南方革命軍的事宜,彭家珍亦計劃於是日殺良弼。在他1月25日給諸同志兄弟姐妹的“絕命書”中,彭家珍寫道∶入同盟會以來“未見大效”,“今除良弼之心已決”,“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不如死得榮”,表達了彭家珍捨生取義的決心。
是日彭家珍穿著高階軍官服,自稱是清軍標統,到北京前門附近的金臺旅館定下房間。次日先到前門軍諮府清廷貴胄聚會的地方,但未見良弼。他又驅車直奔西四紅羅廠良弼的官邸,良府僕人說,良弼去攝政王府未歸。彭家珍乘車行走不遠,見良弼乘駟馬大車回來,於是急忙回車,追至良府大門口。良弼剛從車中邁下一條腿,彭即趕上前去遞名片。良弼正在詫異之間,彭已將炸彈擲出。良弼被炸斷左腿,倒在地上,兩天後死去。彭家珍因頭部被炸,當即犧牲,年僅23歲。由於彭家珍刺殺良弼的地點在紅羅廠,史稱紅羅廠事件。就在彭家珍犧牲後的第17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
三
1914年,革命黨人獲知袁世凱有暗殺鄭毓秀的計劃,於是通知她暫避一時。而此時的鄭毓秀也發現救國救民,僅有熱情還遠遠不夠,必須具備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在這種情況下,鄭毓秀選擇了出國留學的計劃。她的革命生涯暫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