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之格鬥——戰無不勝》
作者:開玩笑
網遊之格鬥——戰無不勝章節目錄/
第一章
長長的撥出一口氣,林風摘下了自己頭上的全模擬感應頭盔。wwW!還沒等他做完揉揉眼睛,緩解精神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旁邊已經圍了一圈的同學著急的問道:“怎麼樣?”
林風一邊笑著,一邊看著周圍同學關切的表情,他的心裡不由得一陣溫暖。他今年已經大四了。大學讀到了這裡,正是各自忙各自的時候。很多別的寢室的同學都已經分道揚鑣,同寢室的同學之間幾乎都是很長時間才能見到一次面,而且見了面也不多話。只有他的寢室一共六個同學之間的感情仍是極好。
“贏了!”林風的感慨也無法阻擋他的興奮。畢竟他剛才贏得了一個世界冠軍的頭銜,雖然這個世界冠軍是遊戲世界冠軍。“哇!噢!”聽到林風宣佈的勝利,旁邊的室友不可抑制的發出了讚歎聲。
讀大學的人都知道,大學裡的人有好多種。區分這些人的標準有三樣……學習、遊戲、女朋友。三樣都沒有的自然是大家鄙視的目標,有一樣的就算是普普通通,能兩樣甚或三樣具全的大家就會羨慕嫉妒且佩服了。
林風是一個好學生,他的成績相當出色。他的遊戲本領,相信大家也已經有所瞭解。至於他的遊戲生涯,那是從四年前開始的。
四年前,正是全模擬感應頭盔面市不久,格鬥遊戲流行的時期。相對於規模龐大而設計又極其複雜的網路遊戲而言,格鬥類遊戲在邁向全模擬感應的道路上明顯是走在了前面。全模擬感應的格鬥遊戲仍然保留了以前格鬥遊戲的幾大特色……連續技、僵直時間、格擋、招式判定。它也與傳統的格鬥遊戲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格鬥遊戲對招數的施展采取的都是手動輸入的方式,比如用鍵盤或手柄輸入。而全模擬感應則要求的是“精神與身體”的一致性,用更科學的方式解釋就是“大腦與小腦”的一致性。眾所周知,人的思維由大腦控制,而運動則由小腦控制。所以當你在大腦裡認為你要施放某個招數的時候,不僅是你的思維要集中在你的動作上,同時你在遊戲中控制的身體也要做出同樣的動作。聽起來要做到這一點似乎很難。不過與所有的格鬥遊戲一樣,所謂熟能生巧,只要你多嘗試做同樣的招式,你的“精神和身體”就會在多次的磨練中逐漸統一。全模擬感應格鬥遊戲的優勢在於,你使用一種招數的時候,你會有種你在現實中自己在用這些招數的感覺。“精神與身體的統一”給人的成就感絕不是一般的遊戲中發出一個絕招或使用一種技能所能相提並論的。當然,在使用那些極端複雜到變態地步的連續技時,無論你怎麼練,失誤也仍然會發生。就好象打傳統格鬥遊戲輸那種幾十甚至幾百連的連續技時,想要成功仍有運氣問題存在。(在這裡的設定其實和現在流行的格鬥遊戲差不多。普通的幾連隨便一個格鬥遊戲迷就會用,但是能發那種一擊必殺型的連續技恐怕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他們也不是次次成功。)另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模擬格鬥遊戲採用了一盤定勝負的做法。不像以前的傳統格鬥遊戲,要打幾盤。當然也有很多款遊戲推出了組隊功能,就是幾個人輪流上場。不過每個人的機會仍然只有一次。全球最大的格鬥遊戲製作公司啊特拉公司總裁約翰·;施特拉說:“這樣才是真正的格鬥。在拳擊臺上你們有誰見過被打倒了一次的拳手還能戰鬥的嗎?”
與林風同寢的五人都是家境不錯的所謂中流階層。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先介紹一下他寢室裡的同學。年齡最大的叫曹川,由於他身體強壯,所以得到了一個“彪哥”的外號。曹川的上鋪叫彭朋,同寢戲稱之“小”。他們的左邊下鋪是個帶眼鏡的同學,他叫李新,李新說話的時候愛模仿周星馳,可是又總不太像,大家乾脆就稱他為“達哥(吳孟達)”。還有就是年紀最小的李書彬,和不太說話的張倫。這兩人到是沒有外號,一律以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加上個“哥”字簡稱。
他們住進寢室之後的第三天就已經搬進了五臺電腦,配上了五隻全模擬感應頭盔,他們玩的自然是當時最流行的格鬥類遊戲。唯一沒有電腦的林風只能埋頭於學業。不過這種情況在第一週的週末就被改變了。同寢的五人實在是無法忍受自己沉迷於遊戲的時候,旁邊有人努力學習的刺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在弄清了林風的家境之後,他們一致決定集資給林風買一隻全模擬感應頭盔。
林風本來並不想玩什麼遊戲,他知道自己能上大學有多麼不容易。父親早喪的他也知道自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