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足夠的底氣改革,削分六部的權利。
滿朝大臣不言語,低著頭看著鞋尖。
這個時候不發表意見,就是不同意,但皇上並不將他們的反對放在眼裡,直接點了蕭天耀的名:“天耀,你怎麼看?”
“臣弟無異議,皇上改革六部,大大的減輕了眾位大人的負擔。軍方的輪流制雖會影響士兵的凝聚力,但慢慢磨合就無事了。”蕭天耀滿不在乎的開口。
改革?
皇上悶了十五天,就悶出這麼一個損招?
皇上以為改革會動到他的利益?
不,改革動的是世家的力量,世家絕不會允許皇上改革,削弱他們的權勢。
“蕭王無異議,右相呢?你們可以有異議?”皇上象徵性的尋問道,本以為有蕭王帶頭,這些人不會吭聲,沒想到右相一開口就道:“皇上,六部改十部,朝廷官員數量不夠,需要重新選拔官員,不知這些人如何選擇?另外,增加近一半的官員,國庫可有銀子支付相應的俸祿?”
東文雖富,但富的是百姓,朝廷每年的稅收也只勉強夠用,突然增加近一倍的官員,哪來的銀子?
“銀子的事不用擔心,朕已讓北域重新交稅,北域王已同意了。”要是沒有事先準備,皇上怎麼敢胡亂開口說改革。
“那真是太好了,不知北域是定稅制?還是分稅制?北域王可以說一年上交多少稅收入,由誰派人去收?”右相一臉驚醒,一連串的問題砸下來。
皇上早有準備,一一回應。
北域用的是定稅制,他們交上來的稅收,正好可以養多出來的四成官員,北域付出這麼多隻有一個條件,保證新增的四成官員有一成是北域人。
這世上沒有無所求的,北域給出這麼多好處,只要一成的名額算是虧了,但這種事最終誰勝誰虧,誰說的準呢?
要知道,這四成人可是全靠北域養的,一旦北域翻臉,東文的國庫就要出問題了。
事關重大,右相的問題雖得到解答,可仍舊沒有表態同意改革,同樣武將們對皇上所說的輪換制,也持排斥的態度。
帶兵不是兒戲,朝廷撥的銀子根本不夠養兵,他們的兵都是自己花錢一點點養的,已經養出了感情,皇上突然要他們交出來,不管是出於利益還是出於感情,他們都沒有辦法接受。
還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三年的時間太短了,他們甚至還沒有摸不清當地的清況,就要調走了。這樣一來,真要打仗,他們拿什麼開打?
於是,皇上提出改鞋,除了蕭王明確表示沒有異議外,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事情陷入僵局……
第二卷 895目的,走一步算三步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別說皇上現在勢弱,就是皇上勢強,想要動朝臣、世家的利益,也需要花費無數的時間與精力。
自皇上提前改革後,就開始跟朝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為了阻止皇上改革,朝臣每天拿些雞毛蒜皮的事找皇上,讓皇上決策。時不時就為家裡的兒子吵一架,然後找皇上說理,讓皇上無法專心辦公。
剛開始皇上還會用心處理,或者認真聽一聽,次數一多皇上也就懶得搭理,任由朝臣扯皮,爭吵。
皇上不搭理,朝臣也有別的辦法,皇上一說改革,朝臣就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接皇上的話,要不就是消極怠工,一個時辰能辦好的事,硬是拖一天甚至兩天。
面對朝臣各種不配合,各種消極怠工,皇上也不生氣,慢慢跟朝臣磨,耐心好的不得了。
剛開始朝臣還暗自得意,認為自己的小計謀得逞了,可時間一久就覺得不對了,在蕭天耀的暗示下,朝臣很快就明白了皇上的打算。
“皇上這是要等中央帝國的人給他撐腰,有中央帝國的支援,我們就是再不配合,皇上的改革也能進行。”
東文等四個附屬國天然的畏懼中央帝國,各國的世家也不敢與中央帝國叫板。
“有中央帝國的支援又能如何?中央帝國還能派人一直呆在東文盯著嗎?中央帝國的人在,我們就配合一二,他們走了咱們就慢慢熬,看誰熬的過誰?”
“我聽說中央帝國的人這次來,是來找蕭王麻煩的,你說……蕭王出事了,我們這些人怎麼辦?”
雖說他們沒有給蕭王遞投名狀,沒有明確表示他們是蕭王一脈的人,但是皇上已經不會相信他們了,他們只能跟著蕭王,蕭王要是倒了,他們這些人也沒有好日子過。
“蕭王不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