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9部分

他是南越國第一個被控制起來的人,不過在南越國沒有被滅之前,他的性命倒是沒有任何的危險。

甚至南越國被滅,趙佗等人,還有他的家族會不會被滅殺,都不一定。

這些人必須被押回長安交給皇帝劉恆來決定未來的命運。

很多被打敗的附近的國家,其實他們的國王都不會被滅,而會被養在長安,在重大典禮的時候出來跳舞,或者是表演,以彰顯他們的強大,也代表他們的臣服,至於這塊土地,皇帝劉恆會不會設郡縣現把他們治理下來,那就不一定。

想要成立一個郡縣,就要增加大漢朝廷治理的成本,而這些成本,如果在這個地方沒有稅收,可以反饋給大漢,那麼其實是沒有價值的。

第八七五章 融合

大漢國庫最主要的稅收,最主要是糧食。

南越國離長安太遠了。

錢汝君汝君規劃的軌道交通是東西向,而不是南北向。

錢汝君南北向的軌道交通,頂多連線到相鄰的領地。

大漢原本的交通情況,本來就不好。

南越國更不會修築到大漢的通道,方便對方大軍到此一遊。

所以,南越國的糧食如果要上到長安去,可能要花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新糧變成舊糧。

在這麼長久的時間裡,陸地上的交通又不好,大部分的糧食,如果真能運到,大部分糧食,已經進入送糧食人的肚子。

除非錢汝君興建的大船,開到番禹,用錢汝君的大船來運送這些糧食。

為了這個地方的穩定,讓大漢人早點把這個地方實行統治權,錢汝君最好對皇帝提出這個建議。

甚至提出用金麥城收購來的糧食,取代這個地方收到的糧食。

讓後讓這個地方的糧食,就地食用或者販售。

問題是,大部分的糧食,是很難在南方銷售掉的。

大地主這些買的起糧食的人,不需要糧食。

窮人需要糧食,但是他們買不起糧食。

糧食缺口最大的地方,就是軍人。

但是如果由金麥城運輸,那麼運輸費用,就必須由金麥城來負擔。

朝廷得到好處,但是不會多出一點糧食。

所以事情就回到原點,大部分的糧食,給運送的人吃掉了。

大部分只留下一部分給皇帝,代表皇帝的統治。

對皇帝來說,這種象徵意義的地方太多,國家朝廷會虧本。

如果這個地方是傳統皇帝劉恆所統治的地方,是正統朝廷必須收復的地方,皇帝劉恆,摸摸鼻子他也得認。

“看來,這件事,真的得做給皇帝看,讓他們知道,有好的交通方式,對運輸,還有他的糧食,有多少改進之處。”

對大漢來說,南越國只是一個新的土地。

雖然攻打了下來這個地方,但是統治其實還真的會讓人頭痛。

但是詳細的治理其實都還沒有深入內地。

而且這裡的人很明顯的不屬於大漢族,對於大漢族的統治,雖然不見得有逆反心理。但是總是一個難處。

趙佗其實也是用外族統治這個地方,但是卻比較得人心。

錢汝君不認為大漢派到這個地方的官員,能有多優秀。

如果優秀的官員,基本是就會分配在關中地方。

南越人可以從人的外表看得出來,這個地方的人種特別矮小,遠不像北方這麼高大。

在這個時候,北方的高大遠比後世想象中的更為高大。

或許在每一個朝代統治中國的其實都是不同的種族,只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種族,都是已經被大漢民族所融合,並且以自稱為漢民族為正統。

所以只要這個人是以大漢的方式來統治,甚至以諸子百家的方式來延續,那麼就會被這個地方所承認,而大漢不斷吞食附近的民族,把養分吸收進去。也造成了這個民族的擴大,漢人之所以稱為華夏,是因為他對於外界的好東西從來不吝惜學習,學習了之後,他自己可以發揚光大,成為自己的東西。

到了後代,開始鎖國封閉,其實已經不是漢族的傳統了。

這是對開始對世界的進步感到害怕。

南越這個地方,其實也開始用漢文化在吸收當地的文化,產生了自己的特點,不過真正值得學習的,其實是在民間的吃的東西。

食物,是人類最能接受,也最不能接受的東西。

在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