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百順’號的事兒,這可是這幾日湖州城裡的大新聞,寶茹也是耳聞過的。這‘百順’號算不得老店,是從上一輩老太爺時才發跡的,到了兒子手上才變成南北貨鋪子的規模。
就和所有的富商家庭一樣,有了錢後就總想著供子弟讀書,然後官商結合,互相幫襯。所以到了孫子這一輩就是長子繼承家業,後頭兩個弟弟讀書科舉。也是他家運氣好,兩個孫子,一箇中了進士,一箇中了舉人。
中了進士的老二,又有家中的錢財開道,自然算得官運亨通。而一直在舉人位置上蹉跎的老三終於沒再等下去,讓家裡人花錢,給補了一個實缺,去了山東某縣做了一個縣令官。
本來這也不錯了,誰曾想就是這一位做縣令的這個老三惹出了大禍——今歲山東境內鬧出科舉大案,涉嫌縣令有十幾個之多。此時聞達天聽,皇上震怒,朝廷震怒,一道道奏令下達,都是要求山東府臺嚴辦的,而且一道比一道口吻嚴厲。
而這位‘百順’號的三少爺已經確定陷進去了,皇上御筆定下了下場,自然也是救不回的。然而更要命的是,中國古代的刑罰流行‘連坐’,這位少爺犯錯,他的家族自然受到牽連,首先他的二哥就被免職了。
如今他家就是在在折變各種家財,花錢在京城活動,儘量降低處罰。湖州並不是‘百順’號的大本營,自然是被最先捨棄的一批,如今湖州分號的掌櫃都在各處收賬,打算處理完賬務好脫手產業。
姚員外又感慨了幾句,就道:“這事兒交給你了,咱家不賺著昧著良心的外財,算出來,明日就給人結賬。”
說完話,姚員外還有生意要忙,就甩甩扇子往外走了。
寶茹知道姚員外的意思,現在‘百順’號正是要牆倒眾人推呢!大家就是欠著他家的賬也要拖著。就想著弄不好他家就沒了,自然就能少了一筆賬。不這樣想的,至少也會討價還價一番,讓本來的債務免掉一部分,藉口都是現成的——誰讓你家提前收賬?手頭上可沒現銀。
什麼時候做生意都是一樣的,不是說你有多少家產就能拿出多少銀子,甚至不是說你賬目上有多少現銀就能真的拿出多少銀子。往往是你欠著我,我藉著他,賬目上互相積欠,只等著年節時才能解開這套兒。
這時候‘百順’好冷不丁地要各家拿錢,各家拿不出來倒也說得過去。姚員外卻看不上這樣落井下石的,況且姚家不差現銀,他自然能從容地讓寶茹算賬結賬。
寶茹大概瞭解了姚員外的意思,也不拖沓,當下就叫菡萏給自己哪些冰酸梅湯來喝——她工作時嘴巴總是空不下來,然後就讓木樨捧著那賬頁,一張張念給她聽,她先要把這些收據做成的零散賬頁匯總一番,才能算賬。
木樨拿著賬頁,大聲而清晰地道:“四月月初一白糖二百斤,每斤時價六分一厘銀子,紅糖一百五十斤,每斤時價三分銀子,蜂蜜七十斤,每斤時價五分五厘銀子。”
“四月初五白糖一百二十斤,每斤時價六分銀子,紅糖一百斤,每斤時價二分八厘,蜂蜜四十斤,每斤時價五分五厘銀子,雜拌糖果八十斤,每斤八分銀子。”
木樨一張張地往下念,很快唸完了這些糖貨的,寶茹以為這就完了,但是抬頭一看才覺察到不對,木樨手上可是還有一沓賬單。接著念出來,竟是一些白酒黃酒之類——她立刻意識到是自己想的簡單了,雖然姚員外說的是自家糖貨是在‘百順’拿貨,但是除此之外還偶爾零散拿些別的貨物,這些貨物數目不大,但是瑣碎起來,才真真要人命。
就說只是上月的糖貨收據怎會有那樣厚的一沓——不過這樣的念頭寶茹也只是微微閃念,她現在做賬正是樂在其中,自然不會怕麻煩。
寶茹下筆如飛,這樣計算量不大的賬目她幾乎用不著算盤,只要心算就足夠了。若要求穩妥,最後匯總算賬時扒拉一遍算盤珠子也就夠了。因著賬目簡單,寶茹便有餘力想東想西,忽然心念一動——
‘百順’號這一回要在湖州變賣各種產業,那自然有便宜可佔,自家反正有這許多現銀,為何不趁機置些產業。這個念頭一旦紮根寶茹就再也揮之不去,即使她會自己說服自己——這樣一大塊肥肉,誰不想來咬一口,湖州有多少豪商大戶、達官貴人,哪裡輪得著自家。
但是她又會一面想到兩年前白老大鎮江拿到那一批鹽貨的事兒,這種事情從來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那些大人物走高層路線,那她們家就可以走一些更底層的路線啊。
況且自家和‘百順’號還有生意往來,譬如倉庫主管夥計之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