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能夠治療一些疑難雜症,這yòuhuò就算華佗也很難拒絕。

至於編著醫書,怕是每一個成功的醫者都會這麼做,就像華佗,自己便已經在編著《青囊書》這只是順帶一提罷了。

倒是編著藥典,就引起了華佗沉思。這編著藥典之意見,曹植是將明代李時珍為何要編著《本草綱目》的原因照搬過來。雖不能證明明代的醫術一定比漢代高,李時珍跟華佗的醫術也沒有可比xìng。然而李時珍所面對的問題,華佗不一定就不會遇到。現存世上記錄藥草的書,就只有《神農本草經》,這本書據聞成書於先秦,只不過最早卻是出現於西漢之初。究竟是成書於何時,就不得而知了。

即便如此,然《神農本草經》上面對藥材描述的簡陋,這時代已然存在的。華佗醫術高明,辨藥能力出眾,或許不會太受影響。然而一般的醫者,經驗不足,辨別錯了藥草,那麼一旦用錯藥,那是會出人命的。

故此對於曹植提出這個問題,華佗臉上已然閃過了凝重之sè。沉吟了好一會之後才點頭道:“四公子所言不無道理,不過整理前人醫書,編著藥典責任重大,華某一人恐怕難以勝任。而且若然整編醫書藥典,華某也就不能到各地行醫,救助百姓,因此……”

說到這裡,曹植便搖頭打斷道:“先生謬矣,先生以為憑一人之力,可救多少人?”

華佗聞言,笑了笑道:“不論多少,老夫自當盡力而為!”

曹植擺手道:“先生醫術超群,乃是當世神醫,用畢生之力或可救萬人、十萬人。然先生若是huā數年時間,傳授醫術與弟子,只需千名弟子,可救之人就不止十萬之數了。這也是植希望先生做的第三件事,收徒授醫!”

華佗並非那種能言善辯之人,相反他更是有些沉默寡言,加之曹植這話,句句在理,一時之間華佗也想不出辯駁之言來。只不過在內心深處,他並不想出仕為官,在他心中,官與豺狼虎豹等山間猛獸一般,都是害人之徒,這是華佗懸壺行醫數十載,走遍大江南北所見到的最真實現象。

其實華佗本身就是出自官宦之家,雖非顯赫的豪門,但在譙縣當地也有一定的名望。可以說,若然華佗想當官,憑他的家世,並不太難。而且他懸壺行醫之時,也救過不少官員,那些官員也曾對華佗徵辟或是要舉他為孝廉,最終都被華佗所婉拒。可見,華佗心中根本沒有做官的想法。

曹植對於華佗的事蹟雖不說完全清楚,但總算知道一些。而曹植也清楚,若然此時放跑了華佗,日後要尋他只怕要看機緣了。因此見到他面sè有異,曹植也略略能猜到他所想,於是試探xìng地問道:“元化先生可是擔心到時會被俗務纏身?”

華佗聞言,也沒有隱藏,輕輕點了點頭。

聽到華佗顧慮的是這個,曹植輕笑道:“元化先生過慮了。植雖不曾學醫術,然植以為聖人所言,知行合一放到醫術之中一樣通用。植所言之事,並非要元化先生每日都呆在許昌城中整理醫書,只是希望元化先生每年或每數年有一段時間,能到許昌,將行醫的經驗教授給更多的人,並留下行醫心得,如此可福澤萬民!

華佗聽得,眼前一亮,曹植所言,倒是與他所想沒有衝突。他平日其實也想教授一些徒弟,只不過醫者地位低下,縱使他是天下聞名的神醫,百姓亦只會求他治病而不會想讓後代學醫。

這便是醫者的現實狀態。不過若然曹植肯幫忙,以他的身份總歸比華佗一人做好多了。而對於曹植所說是否虛言,華佗倒也不擔心,曹植現在的名聲也不下於名士,只是華佗有點好奇,曹植這麼一個孩童竟然能想這麼多,要做這麼多。

見到華佗還在躊躇,曹植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輕笑道:“現在我父掌握造紙之法,紙將不再變得昂貴。如此一來,醫書之記錄無需用竹簡這麼麻煩,元化先生完全可以一邊行醫,一邊整理前人醫書、編著藥典等事。植只需要,元化先生每隔一段時間,來許昌一趟,讓植看看成果,教授一下徒弟便可以了,其餘一切如常。當然,此事元化先生亦不必著急答允,完全可以回去之後再細想一番。”

這算是曹植開出的最後條件了,而若然華佗答允了,肯定還會有俸祿收入。對一個醫者竟然開出如此優厚的待遇,讓周圍眾人聽到之後都大為驚訝,即便這個醫者乃是當世神醫,然也太誇張了點。

華佗長年行走於大漢各地,見識閱歷非凡,自然清楚這條件背後的看重。只不過他還是十分慎重,深深地看了曹植一眼之後,拱手答道:“此事請容華某細思一二,若是華某有所決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