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思緒萬千,情緒複雜。但是,當久違的教堂鐘聲在陣子上空響起來的時候,當久違的彌撒聖歌在教堂裡迴盪起來的時候,這些老人們都哭了。他們熱淚盈眶,痛哭失聲,拜倒在聖母像前,一遍遍地祈禱、一遍遍地懺悔,祈求主寬恕這麼多年來不能禮拜,不能公開地祈禱,不能佩戴十字架……
宗教的力量無比強大。在這個時刻,對很多虔誠的白俄人來說,在主的面前,誰是侵略軍、誰是本**,一切都無所謂了。人是有眼睛的。眼下的明軍雖然是侵略軍,但卻和本國宣傳的魔鬼一般的獸兵截然不同。不但沒什麼暴行,還對老百姓非常好,給大家分房子、分地、分牲口,不搶糧食,允許大家把自己的勞動成果留下,允許自由買賣,允許大家隨便說話、隨便聽廣播……更重要的是,允許大家信教。
就在12月24號,“自由俄羅斯臨時政府”在哈巴羅夫斯克正式成立了。克倫斯基擔任政府首腦,鄧尼金擔任軍隊總指揮。當晚,在平安夜的聖歌聲中,全套政府班子參加了盛大彌撒。
' '
第160集 征服庫頁島
就在聖誕節後,韃靼海峽(庫頁島和大陸之間的海峽)冰封層達到最結實的時候,明軍三個輕裝甲師從海峽最窄處——也就是黑龍江入海口處的“蘇維埃港”跨過海峽,開進了庫頁島。()
為了安全起見,明軍工兵用很多原木在海峽冰層上排成木排,做了幾條“坦克通道”,用於坦克和重型火炮、車輛的透過。這樣可以把幾噸、十幾噸的重量平攤到很大的面積上,防止冰層意外開裂。至於其他的人員和輕型車輛,就直接從旁邊的冰層上過去。
出乎明軍的預料,明軍在過海峽的時候,完全沒有遭受到抵抗。進入庫頁島後,也沒有見到一個蘇軍的影子。按照明軍的想法,從冰封的海峽上進入庫頁島,是很容易預料到的軍事行動,島上蘇軍肯定會在海峽最窄處抵抗,阻擋明軍登陸的。但是沒這一切都沒發生,好像登上的是一個無人島一樣。
登岸後,南北二十公里內只有兩個小村子。翻譯詢問村中的居民,得到回答說,十月份來過一些當兵的,還有幹部。他們搞了一些觀測、丈量之後就往南邊去了,之後再沒來過。
明軍知道,庫頁島上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都在南端,以首府“南薩哈林斯克”和軍港“科爾薩科夫”為中心的。明軍判斷,可能是島上蘇軍知道自己力量薄弱,覺得這裡距離南端太遠,有七百多公里,以自己的力量難以保證這麼漫長的補給線,更別提守住了,而且還很容易被明軍攔腰截斷,分段包圍。因此蘇軍可能退而求其次,在更南方的某處、更容易保障補給的地方設防。這樣軍力也能更集中一些。
雖然知道島上蘇軍力量很薄弱,但明軍仍不敢怠慢,立刻就把偵察部隊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派出去了。
踏上庫頁島後,沿海十幾公里的地方,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水泡子,千瘡百孔,彷彿篩子一般。大的一兩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幾百平方米。而且現在是嚴冬季節,湖面都結了冰,也鋪滿了厚厚的雪,和周圍的雪景融為一體,很難分清哪是地面、哪是湖泊。
這對坦克和重灌備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明軍可不知道這些湖泊的冰層有多厚,是否凍到底了。明軍於是找當地人當嚮導,帶明軍繞過這大大小小的湖泊,進入內陸地區。好在當地人都很淳樸,除了俄羅斯人,還有相當多的黃種人——庫頁島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地,19世紀中期才割讓給沙俄的。
明軍感受到了這裡和大陸上很不一樣的氣氛。本來遠東大陸受布林什維克影響程度就遠不如歐洲部分,而在庫頁島北端這近乎原始的環境中,布林什維克的痕跡明顯更少了。在這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中,“社會、政治”的因素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就是在當地居民看來,你是人,我也是人。我們既然都是人,就應該團結起來,在這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至於什麼什麼主義,在這裡都是浮雲。不但不懂,而且也用不上。
這些全靠打獵捕魚為生的當地人,似乎並不把明軍看成侵略者,而就是看成自己的“同類”。
明軍就像早期的殖民者一樣,攜帶了很多用來和當地人搞好關係的“禮物”:嶄新的漁網、帶來復線的先進獵槍和子彈、用高碳不鏽鋼做的刀剪、質量過硬的五金工具、手電筒和電池、各種西藥、咖啡、茶葉、伏特加、中國白酒、罐頭,以及大塊大塊的巧克力、乳酪和糖果。這些做工精良的輕工業品,不但當地人都沒見過,甚至連莫斯科的平民百姓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