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而德國則是貧窮的**絲。
“皇儲殿下,中國人在上一次的世界大戰當中收穫巨大,單單是他們在戰爭中掠奪的財富,就足夠他們建造上百艘甚至更多的先進戰列艦了!更何況,印度每年提供給中國人的八億華元的資金,已經保證了中國人的軍費開支了。在財力方面,我們的確無法和中國人相比啊!”奧托。馮。俾斯麥首相嘆了一口氣。雖然,他想方設法的想要發展德國的經濟,使得德國不至於被中華帝國甩開太遠。但是,因為先天因素的原因,中華帝國實在領先德國太多太多了。德國想要獲勝,難度非常的大。
“那些該死的印度人,他們就甘願受中國人的壓迫和剝削嗎?我們有必要讓印度人認識到這一點,讓他們起到反抗中國人的統治。這樣的話,中國人不僅無法從印度獲得鉅額的財富,還會被牽制住大量的精力。這樣,他們的發展速度就不得不放緩了,而我們就有重新趕超他們的機會了!”腓特烈。威廉皇儲說道。
為了對抗中華帝國,打敗中華帝國,德國人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了。不管是支援北美的白人反抗中華帝國的統治,還是在其他地方支援當地的土著勢力,只要能夠給中華帝國造成麻煩的事,德國人都願意去做。當然,這也就表明了德國人的心虛。他們無法正面和中華帝國對抗,無法打敗中華帝國,所以只能採取這些下三濫的手段了。
“我們在印度以及日本的部署,需要加快進度。隨著中國人的軍備發展越來越快,我們和他們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要想其他的辦法拖住中國人的發展腳步才行!”德皇威廉一世也是一臉鄭重的說道。
印度是僅次於中華帝國的人口大國,雖然中華帝國已經成為了印度皇帝,但那隻不過是一個名義而已。中華帝國直接管轄的地方,不過是加爾各答附近而已。其他的地方,全部都在印度的兩百個土邦的控制之下。印度人逆來順受的天性,使得這些土邦主可以輕而易舉的奴役那些印度人。騎在那些印度人的脖子上作威作福,掠奪他們的財富。
不過,對此心懷不滿的人也不是沒有。原本印度有著上千個土邦,但中華帝國皇帝覺得這些土邦數量太多了不好管理,所以支援那些投靠中華帝國的土邦對其他的土邦進行攻擊和吞併,使得印度的土邦變成現在的兩百個了。不少原來的土邦主和貴族失去了領地,這讓他們對於中華帝國乃至現在的印度統治秩序都非常的不滿。另外,時代的進步,也使得印度人中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了印度不應該再這樣下去了。所以,他們想要起來反抗中華帝國的殖民統治。而這背後,自然少不了德國人的推波助瀾了。
如果印度發生動盪的話,中華帝國必然會派遣大量的軍隊去平叛的。同時,中華帝國也無法繼續抽取印度的財富來發展自身了。可以說,如果印度發生動亂的話,完全是一舉兩得的事。
日本,則是中華帝國的另外一塊殖民地。在被中華帝國佔領之後,中華帝國扶持小野寺家族以及其他的三大強藩來統治日本。日本天皇也被直接處死了。因為生活越來越貧困,不少的日本人不得不前往中華帝國工作。一般而言,男的日本人都是去礦山或者建築工地工作,幹苦力。而女的日本人則成為了帝國各大娛樂場所的主力。這也給日本換回了不少的外匯,讓日本人的經濟得到了恢復。
同樣的,一些日本人當中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了中華帝國對日本的壓迫和剝削,他們想要起來反抗中華帝國的統治。只不過,中華帝國是現在世界上當之無愧的霸主。他們想要反抗中華帝國的統治,非常的困難。正巧,在這個時候,身為世界第二強國的德國人主動給他們丟擲了橄欖枝。在德國人的秘密支援下,日本人當中的反抗組織,正在暗中發展壯大。
當然,這些印度人和日本人只不過是德國人的棋子而已。德國人並不指望依靠他們就給中華帝國沉重的打擊,他們只希望以此來牽制住中華帝國的精力,給德國更多的發展時間而已。
“從現在開始,加大對印度人和日本人的支援力度,最晚在明年,我要看他們讓中國人焦頭爛額!”威廉一世說道。為了擊敗中華帝國,他已經沒有底線,決定無所不用其極了。
“是,陛下!”毛奇伯爵點了點頭。德國的情報機構,是由德軍總參謀部來負責的,外交部則給予他們一定的配合。毛奇伯爵知道,留給德國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要儘快發動才行。
ps:今天四更完成,求訂閱,求月票和推薦票!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插手南美
雖然,德國成為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