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的這個決定本來也沒錯,而且以四十萬人對抗十七萬人,在任何人看來,局面都會明顯對俄**隊更為有利,不過這是他們對中華軍的不瞭解了,要是他們知道中華軍曾經恐怖的防守能力,那麼他們戰前的預估很有可能就會轉變。
雖然這個時候俄國人還不是歐洲的主要國家,其和歐洲大陸的距離還是隔得有點遠,但是因為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在經過教皇的牽線搭橋,嫁給俄國人之後,俄國人就開始以東正教的繼承者自居了,這自然引起了西方的天主教國家的敵視和警惕。
歷史上之所以拿破崙要發動對俄羅斯的遠征,除了這個帝國給他的政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法國人是信封天主教,而俄國人是以東正教自居的,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紀,但是教派之爭依舊是十分尖銳的。
這一點在近代歷史上也能夠被證明,在十九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之中,俄國人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和整個歐洲打了一仗,之所以要打這一戰,主要是因為俄國人想要將自己的手伸進當年拜占庭的首都來,他們想大敗土耳其人,收回在他們心中被視為聖地的君士坦丁堡,以恢復日漸衰弱的東正教的地位。
到了一戰的時候,隨著俄國人的戰敗,蘇聯的成立,歐美國家對俄國的敵視也就越發的嚴重了,********這一說法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而這個********並不僅僅指的國家的性質不同,其實還包涵教派的紛爭。
歷史上的數次十字軍東征,都是由羅馬的天主教教皇發動的,他們雖然說是要打擊入侵的阿拉伯人,但是實際上卻也把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列為了自己的敵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以拜占庭帝國為目標的,可以說,雖然拜占庭帝國並不是被十字軍給直接滅亡的,但是它卻大大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程序。
第四百二十六章決戰沙俄(二)
中華軍這邊之所以要兵分三路,就是要引誘沙皇率軍前來進攻自己的中路軍,因為兩個邊上的軍隊都是騎兵,而且人數也比較少,因此很難成為俄國人的首要防守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面,中路的中華軍不僅有騎兵,而且還有大量的步兵,軍隊裡面還有大量的輜重物資,這使得他們就成為了這場戰爭之中的最關鍵的一環了,俄國人深信,只要擊潰中華軍的中路軍,失去主力部隊和後勤補給,其他兩路的中華軍也不會再過多的推進了。。。
中華軍這邊的主力大軍在向前推進到西伯利亞平原之後,並沒有再繼續前進,而是在中西伯利亞平原靠近葉尼塞河的一處突出部駐紮了下來。
中華軍中路軍的主將是張聰,他十分清楚自己這邊所要擔任的任務,因此在率軍抵達這裡之後,就立即開始了土木作業,修築戰壕和掩體,準備防禦即將到來的沙俄軍隊的進攻。
俄國人這個時候也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雖然其工業體系遠沒有中華帝國那樣發達,但是他們卻比中華軍以前所遇到的敵人明顯要強大許多,俄軍的裝備以冷兵器和火器齊全,火器為主,冷兵器為輔,大量的火槍和火炮被裝備給了部隊,因此在面對俄*隊的進攻的時候,實際上對於中華軍而言,是具有想當大的防守難度的。
在中華軍以往的對手之中,清軍的規模雖然不小,但是他們的主要裝備並不是火器,而是冷兵器,但是在眼下的西伯利亞大平原上面,非常適合火器部隊的發揮,加上俄國人手中的武器也比較先進,所以他們的陣地戰和攻堅戰也是不容小覷的。
四月下旬,中華軍的其他兩路軍隊已經從南北兩個方向開始向俄國的腹地推進了,意圖直插俄國人的後方。給其前線的軍隊施壓,甚至是尋機威脅其後勤補給線。。。
沙皇這個時候當然是知道要速戰速決,不然時間拖得越久,對於自己這邊就越是不利。不過好在對方的主力軍隊這個時候居然待在原地沒有移動,這也給他們省去了不少的麻煩,至少不用在寬曠的西伯利亞大平原上去尋找他們。
中華軍這邊當然是不能跑了,十七萬之中有十萬是步兵,只有七萬的騎兵。而俄國人的大軍之中超過一半都是騎兵,步兵在騎兵的面前亂跑,那簡直就跟找死沒什麼區別。
中華軍這個時候依託一座小山坡,建立了前後三道防線,在山腳下面挖掘了大量的工事,而且由於是靠近葉尼塞河,所以中華軍這邊也不擔心被俄軍切斷了自己的水源,因此這道防線可謂是十分堅固,就等著俄國人硬著頭皮往上撞了。
沙皇率軍前來之後,一看到對方擺出的這個陣型。一時半會也有點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