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做為緩和與蘇聯關係的需要,重新被推回到了“書記處書記”的重要崗位上。

回顧中國解放後前三十年和六六年後的歷史,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很多人都認為主席“一手遮天”,權力極大。

但實際上,除了他最有爭議的最後十年外,實際上在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屬於“少數派”而不是多數派。他最後能成為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只是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總是不停地發生“除了主席”之外,身邊“大多數執不同意見者”的意見,都是“錯誤的決策”,靠著無數這種類似起點網文常見的“龍傲天打臉”的“真實的戰績”贏得的威望和信任,一步步地由“被打落塵埃”的中下層重新回到了“大龍頭”的崗位上。

而這個位面,由於林漢的干涉,歷史早已不成原樣。

中國的革命程序,比歷史上更順利。雖然有林漢在一旁搖旗吶喊,讓李潤石同志提前回到了原有的崗位上,甚至一度掌控紅軍全國大戰略的最高總指揮權,但是由於少了歷史十幾年裡不斷重複地“被事實證明,除了他之外,多數人的意見都是錯誤”的這種網文中“喜聞樂見”的龍傲天打臉事件,他的威望和影響力現在雖然極大,比起1950年建國時卻稍差一些。

林漢1931年時的蘇區之行,將歷史的方向盤拔弄了一下,經過八九年的發酵之後,由此造成的偏差也正越來越偏離原有的軌跡。

看著載著自己的座車駛入中國的權力的最中心,正在車上閉目養神的林漢,心中也正在思考著自己見最高層的那些人後該說什麼。

林漢向來主張“專業要對口”。

林漢很清楚自己的缺點:他只是一個健盤政治家,只是一個站在“發生過的歷史”的肩膀上看歷史的未來人。無論是玩政治遊戲還是玩軍事大戰略,他都遠不能和這個時代的那些精英相比。

正因為清楚這一點,所以林漢很少在具體事務的實施上指手劃腳,寧可做個甩手掌櫃,只控制大致前進的方向,具體的事務則交由專業人士去解決。

第314章新中國1940(2)

在這場已經變了味的二戰中,由於歷史正變得面目全非,林漢這個“未來人”能提供的建議很少,他只能確定美國的戰爭潛力有多大,以及透過李華梅和漢娜部分地影響這日德兩個國家的戰略走向。

中國在亞洲的戰略方向,並不是他想操心的,即使是對林漢來說最重要的東南亞建國一事,林漢也沒有花太多的心思。他真正注意關心的事,其實只有一件:那就是建國成功後,自己在這個新生的華人國度中的權力和地位如何。

至於在建國過程中,如何做,如何實施,身為“甩手掌櫃”的他,也只是留神那幾個他的心腹學生而已。

當天中午,中國高層領熱情地接待了從歐洲回國的林漢,見面寒暄一番,吃過午飯後雙方開始詳談。接下來的三天裡,林漢和他們討論的是歐洲的戰局變化,英法兩國是否會繼續戰爭的前景,此外還有最重要的蘇、美現在對歐戰的態度定位問題。

林漢一手策劃的中蘇德三國聯盟,看似如日中天,逼得英法兩國幾乎走投無路,但是這個聯盟實在脆弱了,尤其是“知道歷史”的蘇德兩國,彼此間敵意重重也相互“懼意重重”,誰都不知道這個聯盟還能持續多久。

在討論中,林漢向李潤石主席哀嘆道:“說實話,蘇德之間現在能老實下來,美國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這個大敵哪天崩潰了,估計也就是蘇德之間重新爆發戰爭的開始。只希望那個時間點能再拖久一點,一直拖到‘核子時代’的到來……”

“核恐怖”帶來的“核平時代”,就目前來看還是很遙遠的事。漢娜和林漢雖然知道製造原子彈的一些原理,但目前的德國並不具備製造核彈的基礎條件——歷史上美國為了造出第一顆原子彈,使用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在過去的五年裡,重整軍備中的德國,哪有能力製造核彈。在這方面漢娜也僅僅只能命令手下的物理實驗室進行一些理論性的研究。

比起核彈,中國方面更關心的是法國戰役結束後,即將在德國開始的“大清洗”。

林漢道:“和中國或俄國這種從下到上的革命不同,德國的變革,是從上到下的變革,或者說改良。德國這邊,阿道夫他不可能象你們這樣,砸碎自己的統治基礎進行一次從裡到外徹底地消毒和手術。”

和林漢談論這個的話題的人,僅有如今中共上層的五位最高首腦。德國的國情和中蘇都不同,但對於中國的這些革命家來說,即將發生在德國的大變革,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