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聖旨,現在已經習慣了,就當是跪拜皇兄吧。
宣旨太監見朱由檢已經擺好香案,跪在中門外,也不多言,抽出聖旨,用尖利的嗓子朗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信王、武略將軍朱由檢,訓練奮武營得法,協助、統帥奮武營全殲入侵山東倭寇有功,著升為懷遠將軍、五軍營指揮同知,總領奮、耀、練、顯四武營日常訓練,兼領奮武營指揮使。另賞黃金一千兩、白銀兩萬輛、翡翠瑪瑙湘玉各十件、青花瓷器一箱,欽此。”
“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這次朱由檢沒有發呆,要不是宣旨太監還在,他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千兩黃金、萬兩白銀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真是眼皮打架有溫床、腹中飢渴送麵湯、風雨交加遇旅店、分身堅挺逢嬌娘。
更讓朱由檢暗暗得意的是,皇帝哥哥讓他負責四武營的訓練。
按照奮武營的實際編制推算,四武營的人數不會少於兩萬人。在大明,兩萬士兵數字不大,但對於大明周邊的小國,兩萬軍隊抵得上半個國家了,以前戚繼光抗擊蒙古,手下計程車兵也不過數萬人。
成為奮武營的指揮使,以後奮武營的六千士兵,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私兵了。
高興歸高興,他打發傳旨太監時還是給了二十兩白銀,這些皇帝身邊的紅人千萬得罪不得,他們可能幫不了你什麼忙,但在皇帝面前說說你壞話,詆譭你的形象卻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不會誣陷你,光誇大你的缺點、忽視你的優點就讓你受不了。
“應元,聖旨上怎麼沒有對秦將軍、奮武營的嘉獎以及山東的人事安排呀?”朱由檢興奮之餘,最關心的還是山東的人事安排。
“也許另有聖旨吧!”徐應元雖然是太監,對朝廷的政務還是很熟悉的,這是專門發給朱由檢的聖旨,對秦永年和奮武營的嘉獎當然不會在這張聖旨上,大明戶部再艱難,還不會連聖旨都沒錢發出來吧。
朱由檢想想也是,是他太急了。“應元,你說,這次是好事還是壞事?”冷靜下來,朱由檢心中也感到不安,他是王爺,擔任軍職是不符合大明祖制的。地位越高,受到的嫉妒越多。
“是好事,也是壞事。”徐應元就像辯證法的高手,總是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問題,不過朱由檢已經適應了他的思維方式。
“那你說說看。”雖然來到大明才幾個月,朱由檢體會到王爺的優越性,但體會更深的還是大明朝廷的複雜。
無論你做什麼,總有政敵指責你,漢人從來不缺辯證法的高手,只缺像許三多那樣一根筋做實事的人;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政敵又會指責你白拿俸祿。
要想升官,做不做實事是無所謂的,只要政敵儘可能少,後臺儘可能硬,稀泥儘可能溶。
“我先說說好事。殿下榮升奮武營指揮使,以殿下的身份,奮武營今後恐怕就是殿下的親兵了。殿下又分管四武營的訓練,可以為大明訓練更多的優秀士兵。”徐應元不知道朱由檢有什麼真實的想法,年紀輕輕的王爺成為大明從三品武官,這是很忌諱的事,而朱由檢卻樂此不彼,如果說朱由檢一點謀反的心都沒有,他是不太相信的,但朱由檢又沒有露出太多的野心,所以他也不能將話說得太明白。
其實朱由檢真沒有謀反的心事,一方面朱由校、張嫣對朱由檢真的很好,甚至都有點溺愛了。更重要的是,朱由檢知道大明的發展歷史,朱由校不久之後就會英年早逝,而自己是朱由校血緣關係最親近的男丁,成為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既然能繼任皇帝,那何必還要謀反?至於朱由校為什麼早逝,他倒記不清原因了。
現在朱由校當皇帝,自己剛好可以積蓄一下力量,如果現在就當皇帝,不僅思想上沒做好準備,有些事情也做不了,比如進軍營。
歷史上除了開國皇帝外,還沒有其他皇帝可以真正擔任將軍的,即使御駕親征,也只是鼓舞士氣,做做樣子,甚至像唐明皇那樣純粹是帶著楊貴妃去野外玩馬震。
“殿下,我再說說壞的方面。”徐應元依然波瀾不驚,“其實和上次說的原因差不多,只是殿下的現在的地位更高,受到的嫉妒也會更重,嫉妒殿下的人也會更多。但因為殿下是皇弟,將來不會成為太子,所以不會形成以殿下為核心的群體,那些贊同殿下、支援殿下的人也不會拼命保護殿下。”
不會成為太子?朱由檢默默唸叨著徐應元的話,難道大明的歷史會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改變?自己真的成不了大明的皇帝?那自己做的這一切還有意義嗎?
未來的世界,如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