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婚。”
第69章福王朱常洵
“幾位叔王爺不是都在封地嗎?”
明朝的王爺,一旦成年,就必須去封地,沒有皇帝的詔書,不得回京。
只有福王朱常洵是個例外。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小兒子,朱由校和朱由檢的小叔,特別受到他老爸萬曆皇帝的寵愛。萬曆皇帝準備將皇位傳給朱常洵,但朝中的大臣們以“朱常洵不是長子”為由,堅決不同意,要求萬曆皇帝將皇位傳於長子,也就是朱由校與朱由檢的父親朱常洛。
為這事,萬曆皇帝與大臣們僵持了幾十年,一直不立太子,萬曆皇帝也是幾十年不上朝,專門躲在宮中造人,但朱常洵一直待在京師,美元去封地。直到萬曆皇帝病重,他的雄心已經被大臣們磨平了,才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洛在萬曆皇帝駕崩以後,成了大明的景泰皇帝,福王朱常洵也不得不去了他的封地洛陽。
“恐怕皇帝已經下過旨,召幾位叔王進京了。到時候,殿下少不得去拜謝幾位叔王。”
婉兒就是好,不但將朱由檢伺候得舒舒服服,還能當個內管家,讓朱由檢集中精力,從事自己的救明大業。
大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二月六日,是朱由檢十六歲生日,也是朱由檢迎娶王妃周玉鳳的日子。
一大早,王慕九就帶著一群大士兵在信王府忙碌著。其實,也沒什麼可忙的,一應禮儀都是宗人府打點,連彩禮都是宗人府出的。周玉鳳的新房早就裝飾一新,整個信王府到處都是大紅的喜字和燈籠,比新元還要熱鬧。
等待王妃過門是很無聊的,如果這時候如果有縱橫,朱由檢一定選擇去縱橫找本歷史小說看看。
新郎官朱由檢沒什麼事可做,只得陪著幾位從封地趕回來的叔王爺聊聊天、喝喝茶。
“賢侄,聽說你在京師辦了水泥廠、紅磚廠啥的,賺了不少吧?我衡州多山,物產貧瘠,百姓生活困苦。什麼時間去衡州辦些水泥廠什麼的,讓衡州的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
桂王朱常瀛最早回到京師,對朱由檢的胡作非為十分驚訝,這小子怎麼像年青時的自己呀?又是水泥紅磚,又是進入軍營,又是山東滅倭,他到底哪來的本事?不過,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賺銀子。
“桂王叔,要讓水泥廠修道衡州,現在恐怕不行。生產出來的水泥沒人買呀!這水泥的生產,是需要大量的本錢的。”為衡州的百姓?朱由檢寧遠相信媒婆的嘴。他當然希望將水泥廠推向全國,在大明修築大量的水泥路。
但現在不是時候。水泥商業價值的開發,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且現在也沒人願意花錢修水泥路。“不知道桂王叔能否說動湖廣佈政使,或者當地的商人大戶,修築一條從武昌到長沙的水泥路?”
“修築水泥路到底有什麼用處?”朱常瀛知道,要說動湖廣佈政使,實在太難。但說動當地大戶名流,還是有一定的希望。但至少,要知道水泥路的用處,要不,怎麼向別人兜售水泥呀?
“武昌和長沙之間,河湖密佈,道路曲折,陰雨天更是泥濘難行。其實武昌和長沙之間,沒有高山阻隔,如果能修一條從武昌到長沙的水泥路,可以將原來兩千多里的距離,縮短到六七百里,只有原來三成,大大方便了過往的商賈和行人。對於水泥路的具體情況,桂王叔有時間可以去東直門外看看。”朱由檢又轉向惠王朱常潤,“惠王叔的封地在荊州,離武昌、長沙更近,不知道惠王叔是否有意?”
“那水泥廠怎麼辦?”朱常潤更關心的是怎麼分銀子,他家有大量的人口,手頭還真不怎麼寬裕。
“如果能談妥,小侄就安排人手去湖廣,兩位王叔負責徵地和籌集銀兩。不用農田,水泥廠需要建在依山的地方。至於所獲得的利潤。”朱由檢在兩人的臉上掃了一下,讓他們聽清楚了,“按照耕地十五稅一的標準繳納賦稅,其餘的部分,兩位王叔各佔四份,小侄年幼,就少分點,佔兩成。兩位王叔可有意見?”對於水泥的推廣,朱由檢不是以掙錢為目的,他心中有一盤更大的棋,所以讓兩位王爺佔利更多。
其實,如果武昌到長沙的水泥路修好了,商賈、名流、政府和百姓都會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特別是在江南水塘河溝密佈的地方。這些水域既不寬也不深,但行人卻無法涉水而過,特別是在秋冬季。
“就怕布政使大人不同意。”朱常潤的眼睛裡,已經閃著攫取的光,但他是無權無勢的王爺,又沒什麼存款,要想說動布政使,的確不容易。
“修築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