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冷。因為缺少雨水和大河,空氣的溼度很低,乾燥,在一定程度上擴張了寒意,也削弱業人們抵抗寒冷的意志。雖然還沒有下雪,溫度已經和冬天差不多,除非必須工作,行人已經很少在戶外活動。

在延綏山谷中的水泥廠內,工人們卻忙得滿頭大汗,裝料,添炭,燒火,出料,攪拌,冷卻,封存……巨大的煅燒爐裡,炭火晝夜不熄。在廠內,工人們感覺比家裡的火炕還要暖和。加上忙碌的緣故,誰也沒有意識到冬天已經逐漸降臨。

因為天氣轉冷,水泥路的修建進展緩慢,主要是前期的壓路和填埋石子。但朱由檢明白,一旦開春,溫度升高,水泥的需求量將急劇上升。因此,整個冬季,水泥廠都不會停產,而是將生產的水泥儲存起來,或者運往各個修路地點,待開春之後,再大規模修路。

朱由檢手中有大量的匪兵戰俘,現在不缺人手,只需要天氣的配合。

一切都是為了發展。

快速的發展。

超常的發展。

經過朱由檢和孫傳庭的商量,山西將出現兩個經濟中心,一個是北方的延綏府,也就是高迎祥擔任知府的地方。這裡以生產石灰、水泥、煤炭、陶瓷等為主,形成礦業城市;另一個是陝西的首府西安,以生產布匹、服裝、印染、釀酒、米醋等為主,同時興辦商業中心,形成綜合性的城市,力求早日恢復漢唐時代的雄風。

因為所有的工商業都要按照農業的標準納稅,所以孫傳庭開始組織人手製定大明的第一部有關工商的律令——《工商律》。

按照朱由檢的意思,《工商律》將來會在大明推廣,《工商律》應該由戶部或者工部制定。不過戶部和工部遠在京師,對陝西的具體情況不瞭解,制定的法律未必適應陝西的具體情況。如果派人來陝西調研,一來一去,半個月就沒了。所以先由陝西制定,再讓戶部和工部稽核,如果稽核透過,就在陝西開始試行,將來有可能在全國推廣,也就是說,陝西在全國率先試點。

岐山金礦、郿山銅礦、南鄭鐵礦,已經將來可能發現的新的礦廠,因為生產的都是貴重金屬,按照大明的法律,礦廠必須由官府主管。

私人可以投資,出資多的也可以參與管理,但所得的金屬必須按市場的價格賣給國家,所得的盈利,除比照農業稅十五稅一的標準納稅外,其餘的利潤,五成上交省府,另外五成由投資人按照出自比例分成。

這看起來私人的盈利好像不高,實際上礦業的利潤非常大,私人的分成還是很可觀的,那些不參與管理的散戶,基本上就是坐地分成,比放高利貸實惠多了,也安全多了。

西安府的工廠雨後春筍樣一個個拔地而起,這主要是來自各地的商人們開辦的。大明時代的技術還是比較原始,百姓稍經培訓,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工人。

而在延綏,朱由檢也沒有閒著,他現在就像是騎在脫韁的野馬身上,註定過不了閒逸的生活。

朱由檢現在已經不差錢了。

水泥是朱由檢的基本收入。京師到山海關的第一大道早就全面完工,燕山一帶的水泥廠開始向京師附近的大戶出售水泥;河南省洛陽府,福王朱常洵開始修建跨府水泥大道。

玻璃廠已經生產出正品,在大明,玻璃可是有價無市,除了朱由檢的廠子,只有南洋有少量的輸入。一尺見方的玻璃,就可以賣出十兩銀子。光玻璃一項,每月就可以給朱由檢帶來五萬兩銀子的收入。

富裕起來的朱由檢,開始思考新的收入方式。在後世,他是化工專業出身,如果不能充分發掘專業所長,他感覺都對不住這穿越的身份。

朱由檢在房間踱來踱去,他在尋找一種穩賺不賠的行當,就像水泥和玻璃。像紅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行當,朱由檢實不屑去做,他當時只是為了加快軍校的建設速度,軍校建設完工之後,朱由檢就將紅磚廠盤點出去。

不知不覺踱出院外,一名路過的親兵正用嶄新的木盆端著一盆衣服,見到朱由檢,他彎腰行禮:“見過殿下。”

朱由檢覺得親兵有些面熟,卻叫不出他的名字,為了掩蓋自己和親兵的距離,他裝出很熟悉的樣子,“奧,你在做什麼?”

“回殿下,我剛洗的衣服,準備去晾曬。”親兵果然上當,以為朱由檢對他很熟。

“晾曬?這衣服洗過了嗎?”朱由檢隨意在木盆內眇了一眼。

“回殿下,洗過了。”親兵也下意識看了衣服一眼,羞紅著臉:“天冷,衣服好長時間沒洗,現在都洗不乾淨了。”

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