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還有一些節餘,尤其是紅薯、土豆和玉米等雜糧,嶺北省府用銀子從牧民手中購買了一些多餘的糧食,作為軍糧,還給洪承疇送來了一些,作為種子。
收到史可法送過來的種子,洪承疇算是鐵了心了,開春過後,無論用什麼手段,都要讓貝東城正常運轉起來。
嶺北糧食豐收的訊息,也傳到京師,迅速在京師傳播開了,《明報》及時對嶺北的情況作了簡介,並配上報館根據想想畫出的圖片。
在《明報》的第四版“雜談”中,署名“玉婉心”的作者,在報紙上呼籲:嶺北省位於極北的苦寒之地,又遠離京師,現在正是異族歸化的關鍵時機,希望國民能為異族的歸化,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署名“一文小錢“的作者,從嶺北看出商機,他認為,現在嶺北的物價和人力成本都很低,正是賺錢的最佳時機,建議大明的工商業主去嶺北省開商立埠。
《明報》連續發文刊登嶺北省的事,驚動了太原商人李坎。
在晉商林立的太原府,李坎家還排不上號,至少不在三甲之列,所以他不斷擴充套件商業領域,關外迴歸大明之後,李家開始涉足皮貨生意。
李家的雖然財產不斷增長,商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李坎最近遇上了一件令他發愁的事。
他已經五十多歲,按理說應該逐漸退居幕後,讓自己的兒子挑起重擔,李坎就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李傑,是她的大老婆所生,是嫡子,做生意四平八穩,無論從身份還是經營方式來說,都是不錯的繼承人。
但李坎更喜歡次子李昂,李昂是庶子,今年只有二十六歲,但李昂比較大膽,他的經營理念,更接近年輕時的李坎。
如果要守業,李坎應該選擇李傑繼承家族的商號,如果要繼續擴大李家的商號,就應該選擇李昂,雖然他只是庶子。
看到關外的商機,李坎有意考較李昂,就給了他五百兩銀子,讓他獨自去闖關外,收購一些便宜的皮毛。
李昂欣然接受父親交代的任務,他帶著三名侍從兼侍衛,乘坐一輛大型馬車,從太原出發了,去嶺北省之前,想到空車出行,實在是浪費,於是採購了一些日用品,幾乎載滿了這輛馬車。
李昂創造了歷史——————他是第一個去嶺北省的大明商人。
四人乘著馬車,一路北行,終於抵達嶺北省首府赤塔,赤塔只有一家客棧——————伊人客棧,李昂一行就在伊人客棧落了腳。
第301章皮貨的確便宜
到赤塔後,李昂才發現自己失算了,他和三名夥計都不通蒙古語,無法與牧民們直接進行交流。
沒辦法,他找到客棧的主人李倫。
聽說收購皮貨,李倫來了興趣:“不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樣的皮貨?我家就有一些。”
“只要是皮貨,無論是牛羊皮,還是水貂、花豹、山貓皮,我都有興趣。”李昂有心讓李昂充當自己的翻譯,不知道這位客棧的老闆,是否請得起。
“我現在只有牛羊皮,你先給個價格吧。”李倫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銅錢。
“那要看了貨才知道。”李昂也注意到李倫眼中的渴求,他自小就在商業裡打滾,又經手過皮貨,否則也不敢獨身來赤塔收購毛皮,“老牛皮與嫩牛皮就不一樣,生牛皮與熟牛皮也不一樣,新牛皮與陳牛皮更不一樣。”
“先生稍等,我這就取來,讓先生看看。”李倫快速取過一大堆牛羊皮,放到李昂的面前。
李昂與三名侍從一一檢視,然後分成三等。
“先生,你給個價。”李昂不管什麼三等四等,他只要換回銀子銅錢。
“李東主,你這皮貨,應該賣不上什麼價,這些皮貨太普通了,哪兒都有得出售,而且,保管也不善,你看,這兒,這兒,還有這兒,都掉毛了,應該是沒有乾透。”李昂像一個老成的商人,他慢條斯理的,李倫越急,他就越要悠閒。
“是沒幹透,因為遷移,沒來得及曬乾,你就給個價吧!”聽說價格不高,李倫的眼中,就隱隱透著股失望。
李昂看了身邊最年長的侍從一眼,見他頭,就向李倫晃了晃三根手指。
“才三十文?這麼多皮貨才三十文?”李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昂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說的是一具牛皮,而不是這麼一堆,“李東主,那你要多少才肯出手?”
“至少五十文。”李倫伸出了五個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