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選舉制度,它將為朱由檢,為大明的發展,提供一條全新的道路。
讓農耕社會瓦解,迅速建立起現代國家,就像日本的明治維新、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那樣,大明不再依靠體量上的龐大,而是以列強著稱。
朱由檢也曾考慮過,現在婆羅洲上的漢人很少,他們不太可能脫離大明而獨立,島上的漢人需要大明的絕對支援,而大明的海軍和自己的後世經驗,恰好可以為婆羅洲的即將建立的選舉制度保駕護航。
在政治體制上,大明到底要走向何方,朱由檢曾多次考慮過,但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也就是說,他也弄不清什麼樣的體制最適合大明,他只知道,現在的皇權絕對不適合大明,數百年一個輪迴,根本不能推進社會的進步的,愚民政治以及走進了死衚衕,一旦與西方的現代制度大碰撞,大明就會被擊得粉碎。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體制才適合大明?是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嗎?
朱由檢原本還在迴避這個問題,以人的正常生命值計算,那不應該是他考慮的問題,至少現在不必考慮這個問題。
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的選擇,必須考慮本國的文化、歷史、現狀等,探索社會制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知道前面到底是平坦還是陷阱,必須不斷調整、修正,雖然朱由檢有後世數百年的經驗,卻不能為大明提供一條永久的道路。
按照朱由檢的理解,將來的政治制度,除了極度落後或者自然資源極端豐富的國家,還會存在君主掌權,現代國家基本上只有三種模式。
一是以英美為代表的選舉制。
日、法、德等發達國家,以及新興發達國家韓國、巴西等,基本上都實行這種政治體制,這是最主要的體制,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採納,雖然落後的國家採用這種政治體制後,並沒有讓國家走上發達之路。
這種制度的優,是名義上每個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他們因為自己的國籍而感到驕傲,國民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社會寬容性強,不管國家是發達還是落後,國民的生活不會壓抑,因為他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觀,不管行政官員是否聽取。
但這種制度也有自身的不足,由於每個公民的意見、性格、需求等不一樣,國家又強調個性的獨立,因而很難找到找準全民族、全社會的共同利益,這種模式雖然能預防獨裁人物的出現,但國家的大政方針缺少靈活性,對國際國內的熱變化,反應比較慢,容易在爭吵中錯過採取措施的最佳時機。
朱由檢根據後世的經驗,這種模式要深入人心,沒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醞釀,國民素質積累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很難深入人心,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團所綁架,給民族、國家帶來重大的災難。
泰國街頭“紅衫軍”與“藍衫軍”的對立,差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動亂,臺灣街頭“百萬民眾倒扁運動”的鬧劇,成為國際的笑料,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朱由檢研究過這種模式的成功國家,早期的探索者,都是以古希臘文化為底蘊建立起來的商業文化,適合的土壤在歐洲,至於其它成功的國家,如韓國、巴西等,都有一些共同。
他們本身都是地區強國,或者由超級大國保護,在建立這種模式的初期,很少能受到外界的干擾,而且這些國家的國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國民基本不會淪為利益集團的工具。
二是以蘇聯、東歐為代表的蘇東制。
亞非與拉美地區也有不少國家實行這種體制,中央王朝改革開放以前,實行的也是這種體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種體制吸引了大量的國家走上獨立之路。
但這種體制已經被絕大多數國家所拋棄,證明這種體制只能適應特殊的階段,特別是受壓迫民族在他們取得獨立的過程中,一旦國家走上發展的正軌,這種模式絕對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至少也會拖累社會進步的速度。
三是以中央王朝為代表的體制。
這種體制逐漸被稱為“中央王朝模式”,其實探索最早、實行得最為成功的,倒是淡馬錫島上的新加坡,只是中央王朝在國際上影響太大、吸引了更多的眼球而已。
這種模式的優,是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國家政局穩定,國家政策具有連續性,由於精英人物不是集中在商界,而是在政界,他們能根據國際和國內不斷淨化自身的領導層,修正國家對外對內政策,甚至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動用全國的力量,也就是舉國體制,如新加坡的衛生環境、中央王朝的兩彈一星、特區建設、競技體育的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