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隊伍的最前列,除了兩名親兵走在前面,擔任嚮導,就連鄭芝龍也遠遠跟在後面。
圍著王慕九的,是亂哄哄的數萬百姓。
與欽差大人同遊三保山,百姓們自是喜笑顏開,連自己周圍的人是否熟悉都未曾在意,他們的目光,時不時的就落在王慕九的身上,不管能不能直接看到王慕九。
如果百姓細心觀察,應該不難發現,在他們的四周,有許多他們不熟悉的百姓,這些百姓雖然與他們的穿著無異,但身體筆挺,步伐周正,自有一股威嚴之氣。
王慕九一邊緩行,一邊與周圍的親兵、百姓說著什麼,與百姓們興高采烈不同,他是真正漫步輕行的遊客。
這樣親民的欽差,不僅以前的葡萄牙人做不到,就是以前土人建立的滿刺加王朝的官員,也是未曾聽聞。
只有大明朝的欽差,才有這種氣度,才真正關心自己的百姓。
數萬百姓逐漸跟上王慕九的步伐,雖然嘴上還是亂哄哄的,但這支未經訓練的百姓隊伍,越來越有秩序了,王慕九的速度,就是他們的標準。
這群人的第一個目標,乃是三保山。
說起三保山,這是馬三保,也就是太監鄭和當年屯兵的地方,因為明軍待得久了,這座小山就改為三保山,以前的名字,反而被大家遺忘了。
隊伍行了三里左右,突然前面發生了騷亂。
距離王慕九稍遠些的百姓,認為大家是為了掙個好位置,近距離觀察欽差大人,甚至為了與欽差大人說上幾句話,這才發生了推搡事件,因為隊伍行進的速度緩慢,只要摔倒的人爬起來,應該不會有大礙。
一直跟在王慕九身邊的百姓,卻是驚異地發現:數名百姓打扮的人,一擁而上,扭著一名土人,土人手中原本有一支火槍,這時已經被這些百姓奪下。
鄭芝龍看到騷亂,心內不禁一緊:這名刺客不是我安排的呀!按照他與朱由檢的約定,在隊伍回程的時候,才會有自己人“刺殺”欽差大人。
他擠開前面的百姓,迅速來到騷亂中心,“發生了什麼事?”
“司令大人,這名宵小掏出火槍,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