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當時扯著嗓子大喊“王芳園啊,老魏快不行了,你趕緊給他做人工呼吸吧!”話音剛落,只見魏元坤一躍而起,滿臉都是淫笑,說道“那敢情好,那敢情好”但是在一見旁邊王芳園滿臉怒火,似乎有奪過旁邊人手中大刀的意思,當時趕緊改口“只怕咱家是消受不得的”。大夥見這位還能開的出玩笑,知道他是沒有生命危險,這才放心。

但是不用為魏元坤的死活擔心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別的事情好擔心了。鬼子的掃蕩著實將隊伍坑的夠嗆,如果不想想辦法,隊伍能突圍出去一次兩次,還能突出去三次四次?如果是這樣,隊伍早晚都要在鬼子的圍剿下被消滅,何去何從,的確很成問題。

第一第三十二章。王老鑿

在一個隱蔽的小山上,郭文聯和魏元坤召集了各位頭領開了一個《關於隊伍的去向問題討論會》會上本著充分民主的原則,幾位頭領為去向問題吵得是面紅耳赤,最後甚至有人拔出了手槍。最後還是郭文聯能夠鎮得住場面,當時抽出大刀架在一個人的脖子上“你們***在這麼鬧下去老子把你們全砍了!”雖然暫時壓住了分歧,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雖然爭吵激烈,但是總的來說大夥的意見是分成了三派,一派認為,鬼子勢力大,人多槍也多,最好還是避其鋒芒,分散成小股部隊為妙——說白了,就是想回家接著抱孩子去。但是他們顯然忽略了他們回家以後鬼子偽軍會不會放過他們的問題。而另外一派則打算帶隊伍去河北投靠八路,但是事實證明此路不通,除非隊伍有本事突破大約兩萬日偽軍構成並且有公路相連的封鎖線。而另一派則覺得,既然幹起了抗日的買賣,那就要在這裡幹到底,畢竟自己是本鄉本土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這,祖宗也都埋在這裡,自己走了把他們留在這裡感情上說不過去。但是這個觀點雖然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不過每個人都沒有主意,留在這裡,總該有個窩吧,一千多號人吃喝拉撒睡都成問題,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

關鍵時刻,隊伍當中除了郭文聯的另一號大哥級人物,也是在當地的一位老資格抗日義勇軍首領,大名鼎鼎的李天德的弟弟李鳳春無意間提到了一個名叫王老鑿的人,引起的大夥的注意。

這個世界上能讓魏元坤說上“牛逼”兩個字的人的確不多,而這王老鑿就算是一個。要說這樣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有什麼可以敬佩的,那還要從魏元坤知道的他們那個時空當中的王老鑿說起。

俗話說的好,窮山惡水出刁民,話說當年的朝陽地區那就是真正的窮山惡水,解放前光土匪就有好幾十個綹子(事實上說,魏元坤他們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稱的上是土匪),有名的兩個一個是專好以美色誘人、然後割了色狼褲襠裡那玩意的女土匪郭秀蓮,而另一個就是在一個叫石明信溝的地方,裡面有一個綹子,領頭的大當家就是這個王老鑿。

要說這石明信溝可是個好地方,不但攻可進、退可守,而且地勢險要,日偽統治時期,王老鑿就是率領自己的家族武裝,依險要據守於此,反滿抗日。而且創造了一個令當時中國無數手掌重兵的軍閥們都汗顏不已的戰績,那就是在東北淪陷的十四年當中,石明信溝這個彈丸之地自始至終維護了“主權完整”,日寂始終未能征服,曾一度被人們稱之為“小中國”。這個非凡的奇蹟,在全東北也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的史料魏元坤也看過一些,知道這王老鑿真名叫王文福,家中一共是有兄弟四個人,老鑿為大兄,依次被人們稱為“二老鑿”(王文翰)、“三老鑿”(王文祥)、“四老鑿”(王文玉)。至於“王老鑿”綽號的來歷,據說,他性情暴烈,執拗不馴,出馬一條槍——“就這麼著了!”對方勸他不得,只好嘆道“你真‘鑿’。”於是,“王老鑿”就被人們叫開了。其實,王老鑿的綹子並不大,算來算去僅有族兵十餘人,也就是他的兄弟和子侄,但一來這些人都是一家人,打仗的時候抱團,二來這王老鑿也是有兩把刷子,一手槍法打得奇準,外加打起仗來不要命,對周圍的威懾力很大,連本地土匪也懼他幾分,甚至當年鬼子手下的偽警察所長也成了他的乾兒子。

不過刨根問底,這王老鑿原本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莊稼人。至於為什麼會走上草莽道路,那也是源於一次家族內部紛爭。有一回,他的親族雙方因分田地動了槍火,一方找王老鑿幫忙,王老鑿那是直性子,聽說之後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通電炮飛腳,打跑了另一方,還奪槍一杆。打那以後,王老鑿意識到,在這個時代,那有槍就是草頭王,這回手裡有了槍,他感覺除了他爹和天王老子,那他誰都不怕了,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