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興淮再回工部,工部裡頭又是吵了起來,還是老話題,沈興淮一進去,金大人不滿地問道:“你跑哪裡去了?正是要緊時刻你人影都不在。”
沈興淮行禮,道:“下官去工匠那兒詢問了一下造路的流程,問了些問題。”
“那有什麼好說的,要這般久,又用不著你去造。”
沈興淮笑著不說話,金大人見他一副老好人的模樣,也沒得話說。
方大人和楊大人又爭的面紅耳赤,尚書大人頭疼,沈興淮一進來,尚書大人就瞄準了他,“小沈大人來了,大家不妨聽聽小沈大人怎麼說。”
方大人和楊大人坐下來,沈興淮朝上邊作揖,也不推辭,道:“承蒙大人們瞧得起。下官處來工部,有許些不大懂修路之事,不得當之處,還請見諒。”
尚書大人微微頷首。
“這路定是要修的,是全部翻新還是修補,下官昨日聆聽各位大人高見。首先,路一定是要修的比以前好,才不致人詬病。如今外頭都盯著咱們工部,若是修的不好,怕是……”
幾個大人面色都有些凝重。
楊大人道:“你個小子少故弄玄虛,還不快說。”
沈興淮笑笑:“昨日下官翻閱記載,此路從建造完成以來,已經修了二十三回,每一兩年修一回。下官覺得修修補補下來,此路早已千瘡百孔,修補之道已然不能再解決此路的問題,若是如今再修補一下,過了一年又壞了,豈不又是一個老問題,倒是不如一次性把它解決一下。”
方大人摸著鬍子頷首,頗為讚賞地看了他一眼:“真是這個理。”
楊大人就不爽利了:“你再重造,也是個老樣子。那路是個要緊的,重新造得多久,讓人家怎麼得進城!”
沈興淮拿出一張圖紙,上頭畫了熱河路周圍的地形和路線,標記清晰,放置桌上,幾個大人都抬起身子湊上去。
沈興淮彎下腰一邊指著一邊解說道:“下官昨日恰是去瞧了一番,這熱河路為何災事多發,其一,道路狹窄,兩車並行困難,而此路又多車馬,經常碾壓一處,石板容易破損。其二,這個轉道口子,兩方均無法看到對方來車,容易相撞。由是有險路之稱。”
他有理有據,又是標記清晰,連楊大人也不免沒了脾性,點點頭。
金大人道:“可這路窄,已經是註定了,如何能改。”
“哎,就是啊。”
沈興淮指著旁邊道:“下官昨日去瞧,只有這一旁是有民宅、鋪子的,另一邊是集市和驛站,何不把集市和驛站往那頭挪動個幾寸,無需多少,只消能讓兩輛馬車安穩通行便可。”
楊大人嗤笑:“你說你修個路,還要把旁邊的屋子都動一番,勞民傷財!”
沈興淮道:“那集市和驛站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的頂已脫落,若是又出了差錯,亦是我們工部的事兒,何不一道弄了?亦是兩全,若是出了問題再補救,為時已晚,我們所做的應是提早整治,防範於未然。”
眾人靜默,皆側目。
金大人愕然,且是這些日子瞧著他脾性甚好的樣子,亦並不是那等愛出頭的,此番竟是鋒芒畢露。
尚書大人斟酌道:“此是事關重大,且不僅關係一條路,還需上報批准。暫且先回去,沈大人留一下。”
旁人皆從身旁側目離去,沈興淮坐到尚書大人下首,大人眉目和藹,先是稱讚一番他事事躬行的態度,再是詢問了一番。
沈興淮更為詳細地講述了一番:“……此路若還是這般狹窄,日後依然多災多難,即便翻了修,也許頭幾年好一些,再過些年,亦會如此。驛站和集市同道路一同修建,亦有二十多年,雖經常修補,然經不過風雨侵蝕,倒不若修整一番,集市重建可增添攤位用作出租或販賣……”
尚書大人道:“下了值沈大人可否同本官一道再過去瞧一瞧。”
沈興淮自是應下來了,心中信心增上一分,盼著此番可夠可行。
沈興淮親自領他過去解說了一番,大人瞧過之後,竟也是未想到這邊這般破舊,路口揚著塵土,兩人掩面逃出來,大人感謝地拍了拍他肩膀:“你倒是個做實事的,甚好甚好。”
大人未說好亦未說不好,工部平靜了幾日。
幾日後,尚書大人興沖沖地從宮裡頭回來,得了元武帝的批令,修路連同驛站和集市。
第121章 121
鄭尚書走路都帶風,同那幾個老不休的唇槍舌戰一番,大勝而歸。
元武帝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