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白馬義從無愧於三國時期第一輕騎的美喻。
史料中記載中,匈奴是何等懼怕瓚的白馬義從:“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輝煌後就是墜落……在界橋之戰中,瓚的白馬義從碰到了它的剋星——鞠義的八百先登。戰局的情況,史料同樣有記載——“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陣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白馬義從被殲滅,罪魁禍首當為瓚。在那場戰鬥中,瓚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1、見敵兵少,便認為對方弱,輕視對方戰鬥力。2、不會活用戰術,死板的擺了個陣型就往前衝。3、低階的用輕騎去對弩兵(八百先登屬弩系)正面進攻。
虎豹騎
關於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部隊,《三國演義》1裡幾乎沒有提及,倒是《三國志》裡有所記載,其他書友正常看:。
首先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將領,虎豹騎歷來由曹氏將領統帥,由此可見其重要。《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關於虎豹騎統領,根據《三國志卷九諸夏侯曹傳》可知比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稱為八虎騎。即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後我們再來看看虎豹騎的戰績吧。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戰中,在戰場上殺死袁譚;接著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時,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長坂坡之戰中擊破劉備;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馬超為首的關西軍團;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辯擊破吳蘭。
據《後漢書》曹操的軍隊最高指揮機關叫“霸府”,軍隊分三部分:中央軍(姑且這麼說,不是國民黨的)、地方軍、屯田軍。地方軍是州郡的守軍,屯田軍是邊防軍。中央軍分內外兩軍,外軍實際上是駐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揮的,中軍稱武衛營,是京城及皇宮的禁衛軍,是曹虎豹騎
操的直屬部隊,通常10萬左右。中軍的中軍就是虎豹騎,是最核心的精銳,一部分保衛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宮,統領多由曹操親屬統領,稱領軍將軍,曹仁、曹純都當過虎豹騎的領軍將軍。例如《魏書九夏侯曹傳第九》說曹純“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其他資料也很多,這個虎豹騎的確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強的軍隊。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是有這麼一支精銳騎兵的,稱其為“虎豹騎”是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雖然史書記載不多,《三國志》只在《武帝紀》和《諸夏侯曹傳》有過記載。說他是曹操的精銳部隊是有依據的,據《三國志》裴松之註記載,《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成員皆是百裡挑一,誇張一點來說,在普通部隊中可以擔任將領的人在“虎豹騎”中僅僅是一名普通計程車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戰鬥力之強是三國部隊中頂尖的。
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據《三國志》中記載的僅有曹真、曹休和曹純。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將領來擔任虎豹騎的統帥,可見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雖然關於“虎豹騎”參加戰鬥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騎的戰績。首先是在建安九年,與袁譚的南皮之戰中,曹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袁譚死於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之手。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又是曹純率領“虎豹騎”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時,曹純“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說,長坂坡之戰中長途奔襲打敗劉備的也是“虎豹騎”。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馬超作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擊破西涼馬超軍團的還是“虎豹騎”。有人說,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辯擊破張飛和吳蘭時,也是率“虎豹騎”出擊的,雖然曹休統率“虎豹騎”,但史料中的記載看不出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騎”進攻,但我推測可能性很大。從“虎豹騎”的戰績我們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場戰役,曹操都是在最關鍵時刻投入“虎豹騎”,而且這支部隊參與的戰鬥幾乎都是硬仗。例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