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前來議事的眾人聽著姜明的思路,不由的啼笑皆非。戰爭永遠是嚴肅的話題,但是姜明卻是將其看成一場遊戲,而且是做給一個曾經叛投過敵方之人看的遊戲。這樣做,是不是有些太高看呂文煥了呢?

一向粗豪的姚良臣卻是毫不在意的將手指指向常熟州、崑山州和蘇州城幾個靠近水邊、又屬於自己防禦半徑之內的州縣,示意大宋暫時只有水軍佔有優勢,但是姜明順著姚良臣的手指方向,看到了太湖、蘇州的所在,眼睛不由的亮了起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斷流(四)

州在當時又叫“平江府”。因姑蘇山而得名蘇州。密佈,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早宋朝時傳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而且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佈,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蘇州城北。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太湖水量由三條水道婁江、松江及東江原所謂的“三江”下游入海。

的確是水軍揚威的好地方之一。只要攻佔蘇州後,經由太湖水系。那麼湖州、長興、宜興、無錫、震澤和吳江等地幾乎都在自己的囊括之下。幾乎涵蓋了整個兩浙西路的北面大部分地區,若是呂文煥起兵相應,再與福建大宋駐軍相互配合,浙東路之元軍也將是無所遁形,那麼他們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就是逃往江南東、西兩路或者是荊湖南路方向移動,再配合陳吊眼和文天祥的北進,那麼元軍要麼過江之後據江而守,要麼就是引軍入川、南下雲南。

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姜明開始分江而據的初衷就已經實現了。看來他的思想還是受到了現代地形和船隻狀況的限制,當然,在他的後世,軍艦很難開進太湖地區的。不過現在整個太湖水系。據熟知江南地形的人說,三江均為水量浩瀚的大江,尤以中支松江為最寬。河口處寬二十里。青浦縣河段尚闊九里。當時太湖接受西部山區的來水,赤紅軍的艨~和樓船足以透過其到達太湖水域。

姜明遂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姜明還是想分兵,不過去太湖倒是一個好地方至少如果蕩平那裡蒙古本來就多的幾艘戰船,皇上在太湖逐水而居是比在崇明州要安全的多。因為聽在大都的細作飛鴿傳書說,徵日元軍已經在逐步撤回,雖然其中的江南兵沒有回到杭州等原來駐地,而是直接進入遼東平叛,但是也證明了元軍現在有空餘的戰船存在一忽必烈存了拼命的心思。

那麼崇明州將迎接首先的第一輪怒火。自己船堅炮利倒是好說,不過一軍也只有五十艘樓船,加上護衛所用之艨~。不過百艘而已,俗話說,螞蟻雖小,但是也能咬死大象何況對方不是螞蟻,而是兇悍的蒙古兵呢?

但是如果攻入太湖之中,雖算是到了一個更加安全的地點,也同時陷入了重重的大宋淪陷區中,有一絲疏忽能就會導致受困於太湖,然後反而成了被四處圍剿的盜匪,惶惶而不可終日。

姜明看各個朝臣患得患失的樣子心裡不由得一陣好笑,其實太湖在江浙一帶四通八達元軍的水軍別說是不充沛,就算是有足夠的水軍不一定能堵住這許多水道,就算是能全部堵上,元軍在每條水道上能剩幾條戰船呢?

何況如今水上是大宋的天下,姜明細的為大家分析著對自己有利的情況,當然也沒有忘記提醒這次所謂表演的重要性。

一天之後,絕地軍何林到命令,讓其暫時放棄對江陰的壓力,率眾到崇明州接防,然後在崇明島上佈置炮兵陣地,以嚴防元軍從長江入海口處抄赤紅軍的後路,江陰城只是實施每天的炮擊威脅就可以了。

然後。奔宵軍以伍為單位分成三路軍蘇州城。一至三伍從白浦直接攻打常熟。無論其投降不投降。在那裡炮擊一日。後經由常熟塘到平江北側城門處待命。

四至六伍計炮船十五艘。艨~二十餘艘。經由婁江攻擊崑山。也是無論結果如何。崑山炮擊一日。之後開支長洲附近平江東門處待命。

第七伍、第八伍分別護衛御駕由松江開進平江城東門和第四、五、六伍會合。以御駕壓迫其開啟城門。

第九伍和第十伍跟在御駕之後。不過在陳湖附近進入京杭運河。攔住運河航線。一是阻敵增援。而是防止元軍從吳江逃竄。沒有得到命令無論是商船還是民船。一律不能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