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時候御駕親征,問題的確是存在,畢竟登基才一年多的時間,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留在京城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鄭勳睿決定的事情,肯定是要執行的。
鄭勳睿也不會特別的固執,一旦鄭家軍拿下了瀋陽之後,他就會回到京城來,後面繼續征伐的事情,他是不會參加了,這樣算起來,時間不會太長,最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時間,若是這個過程之中出現了變故,譬如說鄭家軍攻打某個城池遇見了麻煩,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被迫暫緩進攻,鄭勳睿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不是回到京城。
但御駕親征是必須的,不能夠動搖的。
犀利的辯論在乾清宮持續了足足兩整天的時間。
以徐望華為代表的內閣最終退縮,他們已經看出來,皇上的決心已經堅如鐵,不可能動搖了,這個時候繼續反對沒有太多的作用。
於是內閣提出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京城必須要有人坐鎮,不管是內閣首輔徐望華,還是內閣次輔周延儒,都是不合適的。
這個提醒,讓鄭勳睿想到了兒子鄭瀚宇。
鄭瀚宇已經十三歲了,鄭勳睿親自的教育,以及鄭瀚宇身邊名師的指點,讓小小年紀的鄭瀚宇,表現出來不一般的沉穩,說來也怪,鄭勳睿諸多的子女之中,唯有鄭瀚宇是兒子,其他的都是女兒,這也預示著沒有誰與鄭瀚宇爭奪未來的皇位。
幾乎沒有什麼猶豫,鄭勳睿下了聖旨,冊封鄭瀚宇為皇太子。
問題在這個時候得到了解決,鄭勳睿離開京城的時候,由鄭瀚宇主持京城以及朝中的事宜,當然也就是暫時主持,鄭瀚宇的年紀還小,不可能做出什麼決斷,重大的事情還是需要稟報皇上的,畢竟皇上在遼東征伐,距離京城也不是太遠,快馬稟報不需要多長的時間。
鄭勳睿被冊封為皇太子,儀式不是特別的複雜。
皇后娘娘文曼珊是最為高興的,這麼多年過去了,鄭瀚宇終於成為了皇太子,將來榮登大寶的。
儘管說鄭勳睿的意思,鄭瀚宇冊封皇太子的儀式不要過於的複雜,可禮部尚書楊廷樞還是按照規矩執行,鄭瀚宇專程到祭天台拜祭了天地。
冊封儀式結束之後,鄭勳睿專門和鄭瀚宇交談了足足兩個時辰的時間,這一次的交談,讓鄭勳睿改變了很多的看法,在他的眼裡,鄭瀚宇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可這一次的交談,他發現鄭瀚宇很是成熟,不知道這是鄭瀚宇的悲哀還是高興。
鄭勳睿暗自下定了決心,下一次回到京城的時候,要求鄭瀚宇到下面去走走看看,不要什麼迎接的儀式,就是到老百姓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疾苦,這樣才能夠讓鄭瀚宇認識到農民的苦楚,將來登基之後,才會真正的關心百姓。
鄭瀚宇被冊封為皇太子,鄭勳睿御駕親征的事情也確定下來了。
此番出征,鄭家軍出動十五萬大軍,佔據整個軍隊的四分之三了。
兵部尚書熊文燦提出了異議,倒不是說征伐的大軍人數太多,而是說留守的鄭家軍將士人數太少了,不過五萬人,鄭家軍急需擴充大軍人數。
熊文燦的這個建議得到了內閣的支援,也得到了鄭勳睿的支援。
鄭勳睿本不想擴充鄭家軍的規模,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精,可是大明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區區二十萬的軍隊,根本難以滿足需要,而且將來大明的疆域會更大,包括草原和遼東所有的地方,如此大的疆域,依靠二十萬的大軍,是無法維持穩定的。
所以在出徵之前,鄭勳睿同意鄭家軍再次擴軍二十萬人。
如此鄭家軍的總數達到了四十萬人,能夠滿足鎮守大明疆域的需求了,只是擴充二十萬的大軍,意味著開銷也要成倍的增加,維持軍隊可是需要大量錢財的,好在大明朝廷掌控了海上貿易的權力,可以收取大量的賦稅,維持鄭家軍的開銷是有保證的。
鄭錦宏、洪欣濤、楊賀、劉澤清、蘇蠻子、王小二、蘇從金、馬祥麟、吳三桂等鄭家軍的將領,悉數跟隨鄭勳睿出征後金。
招募鄭家軍將士的事宜,由都督府和兵部共同負責,以都督府為主,具體負責這件事情的是鄭家軍副總兵、第六軍區的總兵鄭凱濤,而軍士的招募,則是以北方和草原為主。
此番跟隨鄭勳睿出征的,還有近一萬的歐洲僱傭兵,這些僱傭兵已經成為鄭家軍之中的一員,接受了鄭家軍魔鬼般的訓練,讓鄭錦宏等人吃驚的是,這些僱傭軍居然能夠很快的適應魔鬼般的訓練,而且幾乎都是合格的。
鄭勳睿倒是沒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