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不錯的,這提醒讀書人,不能給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死讀書是無用的,讀死書更是害死人,看看好多的讀書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甚至連好多基本生活知識都不知道,這也就導致出現百無一用是書生之說法了。”
“讀書人拼命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的目的是什麼,朕不用說,諸位基本都是兩榜進士,也是透過讀書才改變了身份,朕很多時候想到一種景象,若是讀書人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艱辛,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況,該是多麼的可怕,這樣的讀書人為官之後,到一方去出任百姓之父母官,能夠很好的做事情嗎。”
“由此朕想到了,東林黨、復社和應社,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的發展,那就說明他們提出來的理論,某些方面是正確的。”
“朕今日請諸位商議,就是要說到此事。”
“翰林院、國子監和講武堂,都是在負責專門培訓各級文武官員之事情,這種培訓之目的,主要還是讓諸多的官員擔任各級官職之後,能夠知道做些什麼事情,該如何的做事情,如何讓我大明王朝強盛富裕起來,如何讓老百姓能夠過上平靜富裕之生活。”
“更進一步,朕想到了理論之重要。”
“讓讀書人能夠真正的明白為官之責任,讓大明王朝能夠真正的強盛富裕,且將這樣的勢頭長久的延續下去,就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理論,僅僅憑藉著儒家思想,憑藉著四書五經,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儒家思想延續近兩千年的時間,必須要隨著時間之推移發生變化,注入很多新的理論,這個道理解釋起來很是簡單,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與現如今的情形大不一樣,我大明王朝若是死死抱著兩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不知道改進和進取,那就必定會落後,國富民強的局面就不可能長時間的維繫下去。”
“由此朕覺得,很有必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專門研究理論之機構,這個機構的職責很明確,那就是結合當前之實際情況,專門研究和提出相關的理論,提出來的理論必須符合實際情況,必須是可以推行下去的,必須是讓我大明王朝能夠長時間維持強盛富裕情形的。”
“朕思考了很久,這個機構之名稱就叫做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能夠進入這個研究院的都是大儒,朕不管他究竟是什麼想法,也不管他是不是完全效忠於朝廷,只要他有足夠的學識,就可以吸納進入到研究院之中。”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由禮部負責直接管轄,其性質主要是從事理論方面的研究,為朕、內閣和朝廷提供理論上面的依舊,研究院可供研究的範圍很廣,包括民生、軍士、司法甚至是外交等等方面的事宜,研究院之人員,務必保持學識之獨立性,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擾。”
“當然,研究院提出來的任何理論,都需要經過禮部和內閣的商議,凡是有利於我大明王朝發展的,儘管大膽的接受。”
“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朝廷能夠吸納方方面面的人才,也是大氣之表現,換一種方式,讓這些人為朝廷所用,更是好事情。”
。。。
楊廷樞終於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原來皇上想著將讀書人之中的翹楚集中到某個地方,讓這些人討論理論方面的問題,提出來自身之建議,供朝廷和內閣參考。
那些東林黨之中的大儒,包括復社和應社之中的大儒,正好可以進入到新成立的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之中,這樣一來,輕易就能夠掌控輿論陣地,統一讀書人的思想了。
第八百九十五章朕為主宰
到了崇禎十七年十一月,瑞元元年十一月,大明各地基本穩定下來,北方開始逐漸擺脫戰亂帶來的陰影,諸多的商賈看到了商機,大規模的朝著北直隸附近發展,在他們看來,畢竟京城是大明的中心和重心,就算是這一帶暫時是滿目瘡痍,但總是會很快發展起來的。
商賈的敏銳性是很高的,也是完全正確的。
內閣在恢復北直隸秩序、促進百姓穩定下來方面,耗費了很大的氣力。
首先在糧食的救濟方面,內閣調集了大量的糧食,甚至直接從陝西調運部分的糧食到北直隸,穩定住饑荒之中的百姓,其次在官吏的配備上面,將最為能幹的官吏配備到北直隸所屬的府州縣,最後就是在錢財的投入方面,更是傾斜北直隸。
這就讓北直隸的復甦遠遠強於河南與山西等地。
大半年的時間過去,北直隸迅速開始恢復,展露出來欣欣向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