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種反反覆覆的交鋒之中,拖欠軍餉的事情就成為了慣例,戶部也知道軍餉是大事情,可他們有信心,反正軍餉最終還是要撥付的,只不過時間晚了一些罷了,下面的軍士真的鬧意見或者是譁變了,軍官會著急,會想辦法平息。
也就是說,拖欠軍餉會出現問題,但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內閣的意見也不能夠統一,大家各自負責一塊,誰都說自己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同樣需要平衡內閣的力量,只有平衡了方方面面的力量,讓朝廷整體上看起來穩定,他這個內閣首輔才能夠安穩的繼續擔任下去。
如此和稀泥的過程之中,諸多的矛盾漸漸冒出來了。
最奇怪的還是皇上的態度,要說朝廷裡面的這些事情,皇上不可能視若無睹,可惜這麼長時間過去,皇上沒有任何的態度,好像對這些事情的出現,根本就無所謂。
四月下旬,工部尚書劉尊憲上了奏摺,懇請戶部撥付銀兩,重新修築大淩河城。
大淩河之戰,以明軍的慘敗告終,後金韃子毀掉了已經修建的差不多的大淩河城,讓錦州依舊處於關寧錦防線的最前沿,不過皇太極派遣使者前來議和的時候,已經明確讓出大淩河城,當年修築大淩河城,是朝中威望最高的太子太師、原中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提出來的建議,從戰略的實際來看,修築大淩河城,對於鞏固關寧錦防線,的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後金的皇太極已經派遣使者到京城來議和,但大家都明白,遼東不可能永遠的平靜下去,後金韃子的實力依舊強悍,所以趁著這個時候,趕快修築大淩河城,鞏固關寧錦防線,才是防禦後金韃子的最好辦法。
劉尊憲這是第三次提出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奏摺了。
皇上終於有了反應,要求內閣商議此事。
喜出望外的劉尊憲,馬上找到了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內閣次輔張鳳翼。
張鳳翼的態度非常明確,同意重新修建大淩河城,溫體仁的態度有些模糊,沒有明確的表示支援或者是反對。
既然皇上下旨,要求內閣商議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事宜,溫體仁當然不會怠慢了,馬上召集內閣商議此事。
溫體仁是絕對想不到的,這一次商議是不是重新修築大淩河城的事宜,會產生異常激烈的爭論,乃至於一個至關重要的決議會出臺。
幾乎就在開始商議的同時,內閣就分為了兩派,以張鳳翼、楊一鵬為一派,他們是支援修築大淩河城的,以錢士升和侯詢為一派,他們是堅決反對修築大淩河城的。
需要修建大淩河城的理由,不需要多說,大家都知道。
錢士渠和侯詢認為不需要修建或者說暫時不要修建大淩河城的理由,同樣是充足的,他們認為目前修築大淩河城,耗費巨大不說,一旦城池修建好了,需要派遣大軍駐紮,遼東各個城池的軍隊人數都是固定的,不能夠隨便調遣的,若是防守大淩河城,那就需要重新招募軍士,這樣的開銷,朝廷暫時是不能夠承受的。
錢士升和侯詢所言的確是很有道理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那麼源源不斷的開銷就會出現,到時候戶部根本無法承受。
提出奏摺的劉尊憲參加了此次的內閣議事,他本來是沒有發言權的,卻在關鍵時刻提出來一個建議,那就是徵收各年欠下的賦稅,並且將這個任務與地方官吏的官帽子掛鉤,若是不能夠很好的清收歷年所欠賦稅,那麼地方上至巡撫、下到知縣,都是要遭受到嚴懲的。而徵收上來的賦稅,就可以拿來修建大淩河城了。
劉尊憲的這個餿點子,東林黨人在崇禎元年就提出來過,結果導致了流寇大規模的造反,這才幾年的時間,劉尊憲再次提出來。
覺得有些不妥的溫體仁,沒有馬上表態,可張鳳翼、楊一鵬、錢士升和侯詢等人,卻出奇一致的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未免讓人感覺到可悲,內閣的大臣,站在了頂點的位置上面,應該是胸懷全域性的,卻為了達到目的,視大明之穩定不顧。
第四百一十三章兩難
張鳳翼帶著喜悅口吻的信函送達淮安的時候,鄭勳睿的情緒瞬間爆發了。
徵收拖欠賦稅的事宜,最早是東林黨人提出來的,其環境是在皇上清剿閹黨之後,東林黨人一併提出來的策略,還有免除諸多的商貿賦稅,打著的旗號當然是藏富於民,也正是因為東林黨人提出來的這些禍國殃民的謀略,導致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走向了滅亡。
就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