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看了看鄭勳睿身邊的楊廷樞,最終沒有再次開口詢問。
“鄭愛卿說的是,朕看如此處理甚好,周愛卿,你是內閣首輔,如此重大的事宜,還是要注意一些的,溫愛卿的奏摺,朕雖不敢完全肯定,但你和陳愛卿之間的姻親關係,是容易引發他人之彈劾的,溫愛卿也是為朝廷負責,故而提出彈劾,朕希望你不要嫉恨,散朝之後,寫出來奏摺,專門解釋一下,陳愛卿,你也一樣。”
鄭勳睿提議派出人員調查的事情,皇上沒有提及,這樣的態度,就很明確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壓下奏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做任何的處理了。
看來皇上還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彈劾,就懷疑到身為內閣首輔的周延儒之忠誠,但皇上招來內閣大臣和部分的大臣,將此事公開,也有敲打的意思,要求周延儒今後要多多注意。
皇上這種看似很圓滿的處理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彈劾的事情,既然公開了,那就必須弄清楚,該處理的就處理,要麼就不公開,暗地裡消化,如此輕飄飄的放過,殊不知日後的爭鬥會越來越激烈的。
想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不互掐,那是天方夜譚。
想著在大臣之間玩平衡,一邊掌控朝廷的局勢,最終吃虧的是皇上自己。
這就是帝心啊,真的是難測。
第一百一十七章厚黑之術
沈忠仁對鄭勳睿的態度有所改變,畢竟在乾清宮的表現,眾人都可以看見。
從這件事情上面,鄭勳睿看出來了,沈忠仁的確是忠厚人,內心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這樣的人放到翰林院負責還是不錯的,鄭勳睿的判斷,與皇上的想法不謀而合,七月初二,皇上下旨,沈忠仁出任禮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學士。
這說明沈忠仁坐牢了翰林學士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為皇上提出建議意見的,最為需要的就是忠誠,不能夠陷入到朝廷的黨爭之中去,沈忠仁雖說在乾清宮的建議不行,但誰都可以看出來,他不偏向於任何的一方。
接了聖旨之後,沈忠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了鄭勳睿的職責,負責史料編修的同時,還要負責起草制誥文書,這可不是小的職責,制誥文書牽涉到方方面面,包括皇上的聖旨,還有朝廷的敕書,負責制誥文書的事情,可以瞭解朝局的諸多動向,包括各地的奏摺等等,對於個人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這也是翰林院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
制誥文書的起草,責任重大,而且在起草文書的時候,也可以加進去一些自身的認識和觀點,文字上面的遊戲,朝廷任何人都是知道的,文字表達意思的輕重,在聖旨或者是敕書裡面,能夠有著明確的反映。
雖說這是沈忠仁作出來的調整,可誰都知道,做出這樣的調整必須是皇上同意的,所以鄭勳睿在翰林院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應該說他比陳於泰差不了多少了。
楊廷樞恭喜了鄭勳睿,可鄭勳睿自己卻不是很在意,若是按照常規發展下去,參與制誥文書的事情,三五年之後,他很有可能進入六部,或者是都察院,一個左右僉都御史的官位是跑不掉的,那可是正四品的官階,要知道他那個時候的年紀,也不過二十出頭。
朝廷之中的爭鬥,鄭勳睿隱隱有所瞭解,這樣的地方,的確不是他能夠呆的地方,就算是十年之內成為內閣大臣,他也做不了任何的事情,唯有在權力博弈之中周旋,大明的問題,已經深入骨髓,絕不是他一個人所能夠解決的。
七月初五,沈忠仁和鄭勳睿再次來到乾清宮。
這一次討論的事情,是舉薦內閣大臣的事情,也稱之為會推內閣大臣,崇禎元年曾經舉行過的枚卜大典,就是這樣的形式,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都參加會推。
此次可能被推薦的人選,說來與鄭勳睿有著直接的關係,就是被火速提拔為詹事府少詹事的姚希孟,姚希孟本來是從六品的左贊善,直接被提拔為正四品的少詹事,這表明了皇上的態度,諸多的文武大臣也是能夠看出來的。
之所以會推內閣大臣,是因為原內閣大臣袁崇煥被磔殺之後,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
討論如此重大的事情,要鄭勳睿參加,讓眾人對他刮目相看。
進入乾清宮的時候,鄭勳睿的內心是異常複雜的,他與姚希孟之間有著親戚關係,但是卻格格不入,到如今,文震孟和姚希孟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裂縫,可以說姚希孟是完全偏向於東林黨的。
若是姚希孟成為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