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宸顯然也知道這一點,他這樣問,並不指望真的得到回答,因此面對這種沉默,也只輕輕哼笑了一聲,盯著茶盞,神色淡淡地道,“朝廷這一回動靜那麼大,要說下頭的軍隊沒有聽到風聲,恐怕誰也不信。”
他的臉色陡然沉下來,如同寒冰深淵、暴雨將至,“但他們不憚於被朕知曉!”
有恃無恐!這就是各地駐軍的現狀。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朝廷如果真的想處置,那麼大秦一半的兵馬都會陷入混亂之中,這是朝廷無法承擔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朝廷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之後,非但不能動他們,還要反過來給他們補窟窿。
當然有秋後算賬的時候,但眼下總算敷衍過去了,往後的局勢如何,誰知道呢?
但李定宸卻不打算按照他們的所想來進行。
軍隊裡留下這樣巨大的一個隱患,他這個當皇帝的絕對睡不安寢。因為這股力量只要聯合起來,就有本事把這天下換一個模樣,莫說是廢立君王,萬一被人煽動,就是讓這天下換一個姓都不無可能。
他絕不能讓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
說完之後,他抬起頭來,視線一一掃過眾人,見他們均低著頭,十分恭順的模樣,才隨手將杯子往茶碟之中一擱,發出清脆的碰撞聲,而後道,“還是先來說說裁軍的事。”
雖然顏錦泉的那個問題彷彿被李定宸忽略了,但朝臣們已經從他這一番話之中聽出他決心之堅定,所以這一次沒人反對,甚至還有人拱手道,“臣等願聞其詳。”
“著各地駐軍,報上相應裁撤之後所保留的數目,由各地巡查御史監察。”這句話李定宸說得很慢,語氣也落得很重,“往後各地的駐軍數目,便以今次報備為準。”
他說完之後略略停頓,似乎在等眾人反應,片刻後又道,“另外,以後每年天元節,調一路駐軍入京,演習慶賀。”
王霄是第一個聽明白的,他抬起頭來,看向端坐在上首的年輕帝王。
其實以臣子的身份,這樣在御前抬頭,直視天顏,是非常不符合禮儀的,讓御史中丞看到,只怕明日又有彈劾的奏摺送上來。但此刻,王霄沒有任何退縮的意思,他那樣平靜的、直白的注視著眼前的人,像是第一次認識了他。
而後又在其他人從震驚之中回過神來之際,慢慢低下頭去,沒有讓任何人察覺到這短短一瞬的對視。
幾位大臣反應過來之後,殿內立刻響起了低低的驚呼聲與議論聲。
李定宸說得簡略含糊,但他們都聽明白了。
其實還是在解決天下軍備糜爛之事。
讓各地駐軍自己上報保留的人數,也就相當於是給了他們一次機會,願意對此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既往不咎。同時也相當於讓他們主動將自己吃了多少空餉,軍中實際上還剩下多少人這些情況彙報上來。
簡直可以說是釜底抽薪之計,令人不得不歎服。
本來是一件無解之事,李定宸卻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絕妙的解決方式。他將選擇權交出去,看似朝廷忍氣吞聲,但卻牢牢把握住了主動權:這個決定對各地駐軍而言,是誘惑和風險並存的,勢必會將隱隱有聯合態勢的各地駐軍重新分化。
如果他們選擇服從朝廷的命令,就等於將自己的罪證拱手送上,要承擔秋後算賬的風險。若拒絕朝廷的命令,或者謊報人數,往後被查出來,那朝廷也就有了處理他們的理由。並且處置了後面這一批人,同樣是對選擇正確者的警示與告誡。
再加上每年召一路軍隊入京演習,慶賀天子誕辰的決定,可以說將後患也解除了。——到了京城,軍隊究竟有多少人自是一目瞭然。而想要以老弱病殘充人數的做法也不可能奏效。
而且,入京演習同樣也是對各地駐軍的一種保證,既然還有後續,那麼秋後算賬的可能就降到了最低。何況整個大秦除了四京之外,分為十三路,這入京演習且得慢慢排,就是秋後算賬也沒那麼快。
可以說,小皇帝是自己退了一步,從而將整件事情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幾位重臣被召集過來時,本以為因此事而輟朝的小皇帝必定暴怒不已,誰能想到短短時間內他已經想到了解決之法?也不知道這半天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他開了竅。
李定宸留下了足夠多的時間讓他們討論,等到殿內的聲音低下去,才開口問,“諸卿以為如何?”
這些大臣還能說什麼?只能心悅誠服的說一句,“陛下聖明!”
“那就著翰林院擬旨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