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在奏摺中說,圩子沿山而建,高一丈二尺,寬一丈六尺,底部厚為二丈一尺,周長為二百九十五丈,在上面又修建了護牆、槍牆,用於遮蔽。圩子南面設營門一座,門外又加了一層外圩。圩子東面建三座小護臺,以備接應聯絡。圩中建有6座炮臺:東北、東南方向各建一座雙層圓形炮臺;西南、西北方向各建一座露天炮臺;正西方向建護牆小炮臺2座。其中,東北的雙層圓形炮臺主要負責防守海口,東南、西南的2座炮臺主要負責防守後路,西北的炮臺則主要防守沙堤和芝罘陸路,“佈置可謂嚴密”。
東北、東南的兩座圓形炮臺,可以說是通伸岡炮臺的主炮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天,用於安裝大炮。下層設有火炮射擊,還有彈藥庫房、士兵住所等,上面是一層蓋子,稱為“太平蓋”,鑲嵌有鐵板保護。丁寶楨認為,這兩座炮臺的築造方法,“已與西法無異”。而其他工程,也都“講求新式,具合事機”,令他非常滿意。
通伸岡炮臺在建設過程中,“一切工程,悉用三合土築造”。只有在建造東北角的一座用於瞭望的望樓時,才“兼用磚石”(所謂三合土,是一種俗稱,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有的說是沙土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攪拌後,進行夯築,由一尺夯至二寸;也有的說是將石灰、糯米汁、蛤灰、牛毛等與土攪拌,然後夯築,由四寸夯至八分。時人稱,這種三合土堅硬程度超過鐵石,即使拿斧子用力砍鑿,也很難整塊砍下。所以這一時期修建的仿西式炮臺大都採用三合土)。
丁寶楨在視察了通伸岡後,感到炮臺整體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備的地方。他認為應該在圩子北面二里許的垛山山腰,再建一座炮臺,以便與圩子形成犄角之勢;同時,還要在圩子東面土埂彎曲之處,另建一座碉堡式小炮臺。在進行了實地勘察後,丁寶楨要求張蔭桓等抓緊時間購地,增修這兩座炮臺。
對於丁寶楨********撲在修炮臺上,李鴻章雖然表示了支援,但也曾多次提醒他,還應該注重對水師的建設。而為了加強京津門戶地區的防務,李鴻章曾向丁寶楨建議統一事權,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軍一處”,設一統領,統一操練和指揮,遇到外敵入侵時可以“合力禦敵”,但卻遭到了丁寶楨的堅決反對。
丁寶楨之所以反對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併,原因很簡單,他不打算失去對榮登水師的控制權,以及相應的海防經費調撥權。
由於山東是隻設巡撫不設總督的省份,雖然李鴻章這個直隸總督名義上比山東巡撫高一級,實際上山東巡撫卻是和直隸總督平級的,關於海防建設問題,雙方只能商量著來,是以在丁寶楨堅決反對之下,李鴻章也只能將合併水師的想法作罷。
而丁寶楨這一次放著江南製造總局的小火輪不要,大老遠的跑去廣東訂購趕繒船,也是為了繞開李鴻章。
至於林義哲這個新上任的籌辦海軍事務大臣,丁寶楨壓根兒就沒放在眼裡。
丁寶楨正在打算要不要自己親自寫封信給張兆棟,催一下趕繒船的事,卻見一位師爺引著一個渾身髒兮兮的把總快步走了進來。
“怎麼回事?”丁寶楨看到他們,不由得驚奇的瞪大了眼睛,立刻問道。
“稟……稟……撫臺大人!不好了!榮成水師營和……和……登州水師營……起了譁變了!”那名把總見到丁寶楨,立刻跪倒在地,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第四百八十五章譁變
“什麼?榮登水師譁變?”丁寶楨聞報吃了一驚,他強自鎮定的清了清嗓子,問道,“你可知是因何譁變?”
“回撫臺大人,標下聽說,是因為那趕繒船……”把總囁嚅著回答道。
“因為趕繒船?”丁寶楨一愣。
“正是,大人。”把總的額頭冷汗不住的流了下來,但他卻顧不上擦,而是趕緊回答道,“水師營的官兵不知聽誰說的,大人給他們買了趕繒船,他們說趕繒船是廢物,大人給他們用趕繒船,是要讓他們白白送死……”
“這些混帳!”丁寶楨聽了把總的話,不由得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嚇了師爺一大跳。
“用趕繒船怎麼就是送死了?他們原先用的難道不是趕繒船?不是好好的?”丁寶楨怒道,“簡直是胡說八道!他們想用小火輪,就是想撈銀子罷了!故而弄出這等譁變事來,真是其心可誅!”
“大人,莫不是水師營官兵得了什麼旁的訊息?”師爺在一旁提醒丁寶楨道。
“他們得了什麼旁的訊息?”丁寶楨轉頭看了一眼師爺,他象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