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頡�
“……”
李鴻章欲言又止,臉上不滿神色一閃而逝,最後什麼也沒說只長長嘆息一聲。
此時淮軍正接過湘軍的任務,大舉殺奔河南剿殺捻匪,實在沒有精力再顧忌朝堂爭鬥,可惜了一次不錯的露臉機會。
淮軍領袖野心可是不小,老師曾國藩能做到的他認為自己同樣也能做到,依靠跟洋人的熟捻關係可能會做得更好。
眼下辦洋務可是潮流,只要做得好做出了名堂不愁以後的仕途不暢。
老師曾國藩功成名就不需要這些錦上添花,而且受到朝廷猜忌以後也沒了晉升之望。可他李鴻章的仕途才剛剛開始,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1865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第25個年頭。帝國斜陽裡,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們開始從求,購“堅船利炮”中尋求新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風雨中,走上歷史前臺。
而它的建立與一個人密切相關,那就是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1865年9月20日(農曆八月初一),江蘇巡撫李鴻章上書慈禧太后和同治帝。他那兩千餘言的《置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奏摺》,幾乎就是一份縮微版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這就是1865年李鴻章建立江南製造局的初衷,當時西方列強發起的兩次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為挽救搖搖欲墜的清王朝,以恭親王奕忻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為首的洋務派,發起了購買和仿造洋船洋炮、加強軍事實力的洋務運動,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江南製造局就是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個軍工企業。
早在1863年,曾國藩就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準備建立新式機器製造廠。是年,李鴻章也在上海設立韓殿甲製造局、丁日昌製造局,並僱英國人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此三局稱炸彈三局,規模很小,仿照西法生產炸炮、炸彈。
1864年春,李鴻章派丁日昌在上海尋購外國工廠機器,準備在試辦炸彈三局的基礎上,興辦一座大型的軍火工廠。同治四年(1865)5月,李鴻章果斷命人在上海虹口買下美商旗記鐵廠,又將上海和蘇州兩個洋炮廠併入,再加上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來的機器裝置,建成江南製造局也稱“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9月29日,朝廷正式批准江南製造局成立。
當時江南製造總局的規模真心不大,就算幾個槍炮廠還有炸藥廠加起來,都比不上瓊崖鐵礦規模的五分之一,更不要說跟鄉勇隊旗下早有規模的軍工體系相比,只是鄉勇隊一直秉承低調原則不引人注目而已。
雖然跟曾國藩有些不對付,但江南製造總局的成立,吳可和鄉勇隊可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別的不說,採購機器裝置方面吳可便擁有極大便利,透過之前一系列合作,兩廣與美國方面已經形成了默契,想要採購軍工方面的機械裝置真心簡單。
透過鄉勇隊中的淮北漢子,李鴻章顯然對鄉勇隊旗下的軍工體系有一定了解,所以籌備江南製造總局的第一時間,他便透過淮北老鄉的關係找上門來尋求幫助。
不是李鴻章找不少洋人商行,在上海的那段時間他與某些外國洋行保持了十分良好的關係,可惜他對外國局勢當真兩眼一摸黑,為了避免受騙丟臉這樣的烏龍事件,找吳可這等熟悉門當的人幫忙顯然更加可靠一些。
除了單純的製造外,為培養技術力量和傳播科技知識,江南製造局附設有廣方言館、翻譯館、工藝學堂。廣方言館原是李鴻章於1863年奏設的上海語言文字學館,之後併入的江南製造局,每期招生80名,4年畢業,主要開設國文、英文、德文、算學等課程。
翻譯館聘請英國人偉烈亞力,美國人博蘭雅、瑪高溫等傳教士翻譯西書,徐壽、徐建寅、華蕩芳、華世芳等參加翻譯和整理。翻譯書籍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歷史、科技等方面,其中科技書籍居多,內有部分介紹兵器和兵器製造的書,這些譯書對幫助瞭解西方文化,特別是瞭解科學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工藝學堂每期招學生50名,學制4年,學習國文、英文、算學、繪圖、化學、機器等課程。畢業的學生,有的由總理衙門選調赴京,有的留滬、寧兩地學堂任教,有的擔任製造局中的員司。學堂雖然規模不大,但它是中國設定最早的兵工學堂,在培養生產技術力量上起了一定作用。
可以說,江南製造總局花費了李鴻章極大心血,是他想在事體上更進一步的嘗試,製造總局的籌建和擴建工作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