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隸屬於尚膳監,尚膳監的掌印太監兩天前就接到了張旺帶著膳食記錄失蹤的訊息,心中萬分震驚,這可事關洪熙帝的飲食yankuai,倘若外洩可是大罪。
因此他連忙向司禮監掌印太監稟告,後來又通知了錦衣衛的人,可惜搜遍了張旺可能出現的地方都沒有找到他。
離開文淵閣後,張旺就回了御膳房,這無疑是自投羅網,當即被人拿下,由於他不肯交代那本膳食記錄在哪裡,故而被錦衣衛的人帶走。
楊榮查驗了張旺手裡的這本膳食記錄,內容與另外兩份一摸一樣,心中不由得無奈地搖了搖頭,知道事情要糟糕了:很顯然,他也不相信洪熙帝的飲食習慣一夕之間會改變。
隨後,楊榮讓人去了錦衣衛北鎮撫司,將張旺保了出來,安置在一個隱秘的地方,以免事情外洩,同時讓人徹查元霞上人蘇伯朗的底細。
與金幼孜、黃淮和權謹商議了一番後,楊榮帶上那三份洪熙帝的膳食記錄,匆忙進宮去面見張皇后。
坤寧宮。
張皇后面無表情地翻閱著手裡的那三份膳食記錄,心中感到萬分震驚,她沒想到這等隱秘之事竟然能洩露出去。
此時此刻,張皇后的心中萬分懊惱,誰能想到送到欽安殿的膳食會出事?她竟然忘記了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細節。
楊榮坐在一個圓凳上,暗中觀察著張皇后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張皇后的神情顯得很平靜,並沒有因此而發怒,這令他心中不由得感到幾分疑惑。
“此事純屬無稽之談,皇上體諒民間疾苦,知道一米一粟來之不易,故而想品嚐人間百味,因此食用了那些不常吃的齋菜,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看完了那三份記錄,張皇后將其往一旁的桌面上一甩,不動聲色地向楊榮說道,“本宮覺得那個張旺居心叵測,竟然妄議君王,實在罪該萬死,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好好審上一審。”
“皇后娘娘,臣也覺得這件事情蹊蹺,不過張旺雖然冒犯了皇上,但畢竟也是擔憂皇上,臣請皇后娘娘開恩,先將他羈押起來,等皇上齋戒完再行處理,屆時他也心服口服。”楊榮沉吟了一下,開口給張旺求情,在他看來張旺也是一名忠義之士。
“就依楊大人所言。”張皇后見楊榮給張旺求情,於是微微頷首,現在最重要的是平息事態,她並不想招惹事端。
“可惡!”楊榮隨後起身離去,等他走後張皇后一把將桌上的茶杯掃到了地上,面罩寒霜地說了一句,原本好好的一場謀劃,不成想會出現這麼一個意想不到的亂子。
現在想想,這個張旺也著實可惡,即使覺察出情形不對,那麼也應該清楚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不宜外洩出去,在擊登聞鼓的時候應該求見她,而不是捅到內閣那裡。
其實,張皇后很放心內閣的四名閣員,她擔心的是在文淵閣裡辦差的那些人,要是裡面有漢王的眼線,那麼李雲天設下的這個局可就要穿幫了。
思來想去,張皇后心中暗自懊惱,李雲天已經謀劃得夠周密,而宮裡的事情應該她來負責,結果宮裡卻出了這樣事情,幸好楊榮聰明把事態給控制住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令張皇后和楊榮萬萬想不到的是,雖然楊榮已經足夠謹慎,但是就在當天下午,洪熙帝被元霞上人謀害的傳言卻毫無預警地在京城的官場上傳開了。
根據傳聞所說,元霞上人謀害洪熙帝的證據是洪熙帝的膳食記錄,有人親眼目睹了張旺帶著膳食記錄擊登聞鼓,而且不少人遇見張旺被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抓走,好像就是因為洪熙帝的膳食記錄。
一時間,京城官場上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所謂無風不起浪,再加上張旺擊登聞鼓等情況作為佐證,無形中驗證了洪熙帝被害的傳言。
況且,洪熙帝這次齋戒祈福來得十分突然,本來眾臣也沒感到什麼異樣,如今整出如此一齣戲來,立刻敏銳地意識到洪熙帝的舉動非常反常,保不準是那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元霞上人蠱惑的。
張皇后是晚膳後得知的此事,不由得大吃了一驚,這件事情傳播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屬實罕見,很顯然有人在幕後推波助瀾。
顧不上多想,她立刻趕去了御花園,前去找楊士奇商討對策,楊士奇是她現在最為信任之人。
楊士奇本以為李雲天的計劃會很順利執行,不成想竟然出了這麼大的簍子。
說實話,如果不是張旺捅出這件事情,那麼他也不會注意到送到欽安殿的膳食會與洪熙帝平常所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