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5部分

這次抗俄之戰已經表明,鐵路在戰爭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中**隊如果不是依靠東省鐵路進行快速機動,迅速向俄軍發起反擊的話,面對十餘萬的俄軍,想要以有限的兵力對俄軍進行各個擊破,是根本不可能的。

反過來講,如果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在這個時候貫通的話,得到國內支援的遠東俄軍很可能會挽回敗局。

中國目前各省的鐵路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果能夠建成全國性的鐵路網,不但會方便中**隊的行動,對商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看看東省鐵路給東北地區帶來的變化就可以知道。

而鐵路的興建,不可避免的會促進中國鋼鐵工業甚至是重工業的發展。

西方國家所謂的“工業革命”,實際就是從鐵路開始的。

而孫綱認為還需要儘快完成的工作,就是組建中國自己的科研團隊,努力吸收國內外科技方面的人才,為中**事工業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鐵則。

孫綱是眼看著中國海軍在自己的手中一步步發展壯大的,但畢竟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人的第一艘自制戰列艦,是在法國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完成的。

當時如果不從法國引進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裝置,製成中國自己的戰列艦的話,北洋艦隊在第二次對日作戰時,面對日本的兩艘戰列艦,很可能就會敗北,而中國海軍一敗,就意味著制海權的喪失,沒有了制海權,中國將不可能戰勝日本。

現在,中國終於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把中國最需要的科學技術引進來並加以“消化”轉化成生產力的話,中國仍然很難在未來“弱肉強食”的國際環境當中生存!

還有其它的好多方面,千頭萬緒,他現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全都抓起來,只能先從重點的地方下手,“以點帶面”了。

而現在,中國的國體還沒有正式確立起來,也是很讓他鬧心的。

“這次簽約,恐怕老頭子他們只能在條約上面簽字,而沒辦法蓋公章了。”馬對孫綱說道,

孫綱明白她的意思,大清朝已經沒有了,代表大清帝國皇權的“天子二十四寶璽”當中的任何一枚印璽,都沒法子用在這次的對俄和約上。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國璽都被認為是君權和社稷的象徵,而新的中國,目前國號未定,這個“國璽”當然也就沒法弄了。

“只不過是個象徵而已。國家的興亡,不是一方印璽就能夠決定的。”孫綱說道,“這個章就算是不蓋,俄國人現在也不敢不承認這個條約。”

(三百八十九)國徽和國璽

馬說的這個關於“國家公章”的事提醒了孫綱,眼下的新中國畢竟還是在原先的清王朝的底子上建立起來的,在一些涉及到傳統文化的方面的事情,在無傷大局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適當的“適應”一下。

在中國傳統政治當中,國璽向來為中國曆代君王所重,孫綱記得,從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那方“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開始,這枚“國家公章”就成了群雄共逐之鹿,被看成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隨著中國朝代的更替,“傳國璽”也不停地變換著主人,並伴隨著一個個血雨腥風的故事。在孫綱看來,這枚“傳國璽”不但不能稱為“祥瑞”,恐怕稱為“禍根”要更恰當一些。

因為無論是誰上臺,都要想方設法把這個“傳國璽”弄到手,這枚從秦代開始流傳下來的“國家公章”歷經無數次你爭我奪,在唐末五代時終於“下落不明”,這枚寶璽在某種程度上見證了中國一千六百二十多年的歷史,可以說創造了世界歷史的吉尼斯紀錄。

按理說“傳國璽”沒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上臺就不“合法”,可宋朝的眾位皇帝並沒有說因為“國家公章”沒了就不玩活了,“白版皇帝”照樣當得很“滋潤”。可見一枚“國家公章”,僅僅是國家政權的象徵之一,而並不代表國家政權本身。

宋代以後至明清兩朝,“國家公章”就全改成自己弄了,可能是為了彌補“缺憾”,明朝的嘉靖皇帝和清朝的乾隆皇帝給自己弄的這些個御璽竟然達到了二十四方之多。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們弄這麼多印章幹什麼用,有那麼多蓋的地方嗎?

由於這個“傳國璽”情節在中國人地心裡“根深蒂固”,據後世史書記載,袁世凱稱帝時還曾經向清室索要這個“傳國璽”。等拿來一看,是“皇帝之寶”,上面還有滿